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8525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资料.讲解(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 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 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 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 (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

2、 :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 动趋势。8、生态学研究 :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 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 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找出值得 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 的百分比。10、预调查: 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研究。1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 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12、人群免疫性:免疫人

3、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衡量,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数多,则人群免疫 性性高,反之则低;一般情况下,人群免疫性是以人群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13、遗传流行病学: 研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病因、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的科学。 他着重研究疾病发生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作用的后果和控制的方 法。14、移民流行病学: 它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 移民国当地居民和移民原居地人群三者地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 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 区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15、差异法: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 在流行病学的病因学研究中, 可用差异法帮助建立病因 假设。如果在不同的条件下某病的发

4、生率有差异,那么这不同的条件很可能是危险因素。16、阳性预测值:指在筛检中,试验阳性中患该病的可能性。试验特异度高,则阳性预测值 也高。17、个体匹配: 找出在匹配变量方面与每一个研究对象相似的个体进行比较,从而限制研究因素以外的某一种或某些因素干扰研究结果的一种手段,使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外部因素 方面具有可比性的方法。18、入院率偏倚: 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差。19、病因分值: 当结局、暴露因素和人群一定时,暴露组归因危险分值是指在暴露人群中如 果暴露因素去处后暴露人群中发病率减少的比例。20、依从性:指研究对象能够遵守研究设计所规定的要求。21

5、、预调查: 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方法。22、固定人群:指每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总是相等,人口总数长期保持不变。23、结局变量:指研究者出现了预期的结局。24、发病密度:在研究的过程中,当研究对象较多,观察时间长,很难做到人口的稳定,如 对象进入观察的时间可能先后不一; 在观察截止前, 可能由于失访、 退出而造成每个对象被 观察的时间不一样,此时我们可以用人时为单位来计算发病率称之为发病密度。25、整群抽样:将总体按某种与研究指标无关的特征分为K 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然后在随机抽取 k 个群,将抽取的各个群的全部观

6、察单位组成样本。26、暴露: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27、奈曼偏倚: 若调查对象选自现患病例,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其中很多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而未必与该病的发病有关,从而引起某些因素的病因作用。27 、匹配过头: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 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29 、发病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可用于病因 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30 、患病率: 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

7、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31、感染率 :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32 、死亡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是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常用指标。33、病死率 :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反映疾病的严 重程度34、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 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 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 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35、病因: 是指那些能

8、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36、混杂偏倚:是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 简答题1. 简述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含义。2. 流行病学的用途。3. 流行病学的特点。4. 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因果判定标准。5. 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分析的原则。6. 现况调查的目的及种类。7.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理。8.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9. 匹配的概念、种类及匹配的目的。10. 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11.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12. AR与RR有什么异同点。13. 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14. 实验流行病学

9、研究的优缺点。15. 筛检的概念及原则。16. 筛检的评价指标。17. 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18.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对比观点的含义及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19. 简述流行病学关联与统计学相关的区别。20. 元旦某大学学生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爆发 ,现要你主持这起事件调查 ,请你列出调查步 骤以便实施调查研究。21. 简述疾病呈散发的原因。22. 影响患病率的因素简答题答案1、答: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 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

10、验法和数理法。2、答:(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的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4)疾病的自然史(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3、答:(1)群体的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4、答: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 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病因因果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2)关联的强度OR (病例对照研究),RR (队列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生态学相关(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5、答: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

11、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通过观察疾病在移 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 死亡率的差异, 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 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下列原则:1. 若环境因素是引起发病率、死亡率差别的主要原因,则移民中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 率与其原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与移居地当地居民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接 近。2. 若遗传因素是对发病率及死亡率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则移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 于移居地人群,而与其原居地人群相同。6、答:现况调查的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 )确定高危人群(4

12、)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现况调查的类型(1)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 对象的调查。(2)抽样调查,是相对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现况研究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 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即通过对样本 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7、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 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 通过询问、 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研究对象既往 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

13、比例, 经统计学 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8、答: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 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常不实际。(2)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 考核及暴发调查等。(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3)信息的

14、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 力没有队列研究强。(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5)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9、匹配( matching )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 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匹配的种类( 1 )频数匹配( 2)个体匹配 匹配的目的( 1 )提高研究效率( 2 )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10、答: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 其各自的结局, 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 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 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

15、究( observational study )方法。这里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 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11、答:优点:(1 ) 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 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2 )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 和 AR 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 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 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 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 一般可证 实病因联系。(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 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5 )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局限性:(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 一般难以达到。(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 时间跨度太长,研究对象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他们的态度。(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