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84895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的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务人员根据规定的要求和途径,通过全院职工及时、主动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事故隐患或潜在风险,管理人员收集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以达到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

2、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1.行业性。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2.自愿性。医院各科室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3.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邮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院办室等专人专职受理,院办室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4.非处罚性。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_对涉及人员和科室的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_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

3、内医疗相关科室公示,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科室开放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件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3.是收集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科室,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

4、、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办公室,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可视报告的不良事件,相关科室_相关人员分析,制定对策,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五、奖励机制1.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务会议决议为准。2.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3.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5、制度(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

6、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个等级: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

7、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四、报告的原则:(一)级和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_号)、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号)(二)、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_对所涉及人

8、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五、职责(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二)护理部: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于每月“业务学习日”将上月所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汇总,护理不良事件汇总表填写后上交质量控制科。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

9、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_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三)质量控制科(医务科):1、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在_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3、每个季度将发生频率较高(每月或数月发生一次)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_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讨论。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四)医疗质量管理

10、委员会1、每季度讨论质量控制科提交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事件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或建议。2、根据事件的性质、是否主动报告、报告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是否得到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给予报告的个人或科室一定的奖惩建议。六、上报程序(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二)、级事件报告流程1、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级事件时,应按程序进行上报。2、当事科室需在_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上交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

11、(三)、级事件报告流程报告人在_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七、奖惩(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办公会决议为准。(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_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_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四)当事人或科室在

1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4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具体根据院办公会决定。(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修订)_执行。(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温岭市康复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三)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

13、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类: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5、手术相关问题:如

14、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二)紧急电话报告

15、,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务处备案。六、奖罚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_元现金奖励。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_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