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变换器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847007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UCK变换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BUCK变换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BUCK变换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BUCK变换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BUCK变换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UCK变换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UCK变换器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BUCK变换器原理降压变换器( Buck Converter )就是将直流输入电压变换成相对低的平均直流输出电压。 它的特点是输出电压比输入的电压低,但输出电流比输入电流高。它主要用于直流稳压电源。二、 BUCK主电路参数计算及器件选择1、BUCK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利用 MATLAB和 PSPICE对设计电路进行设计, 根据设计指标选取合适的主电路及主电路元件参数, 建立仿真模型, 并进行变换器开环性能的仿真, 再选取合适的闭环控制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比较开环闭环仿真模型的超调量、调节时间等,选取性能优良的模型进行电路搭建。2、主电路的设计指标输入电压:标称直流48V,范围 4353

2、V输出电压:直流24V,5A输出电压纹波: 100mV电流纹波:开关频率: 250kHz相位裕量: 60幅值裕量: 10dB3 、BUCK主电路主电路的相关参数:开关周期: TS= 1 =4 10-6 sf s占空比:当输入电压为43V 时, Dmax=当输入电压为53V 时, Dmin =输出电压: VO=24V输出电流 I O=5A纹波电流:i L=纹波电压:VL=100mV电感量计算:由i=V in - max - voDT得:L2LSL= Vin - max - voDminTS=5324 410-6 =10-4 H2 iL20.25电容量计算:由VL= i LTS 得:8CC=iL

3、TS= 0.25 4 10-6 =10-6 F8V L8 0.1而实际中,考虑到能量存储以及输入和负载变化的影响,C的取值一般要大于该计算值,故取值为120F。实际中,电解电容一般都具有等效串联电阻,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此电阻的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常钽电容的ESR在 100 毫欧姆以下,而铝电解电容则高于这个数值,有些种类电容的 ESR甚至高达数欧。 ESR的高低与电容的容量、电压、频率和温度等多因素有关,一般对于等效串联电阻过大的电容,我们可以采用电容并联的方法减小此串联电阻。此处取RESR=50m。4、主电路的开环传递函数V O( s)R /( RESR1 )Gvd ( s)sCV

4、ind ( s)1sL R /( RESR)sC(sR C1)VinG (s)ESRvd1 s2LC(1RESR )s( LRESRC)RRG vd ( s )11ssz2V ins20Q01zCR ESR1Q10R ESR0LRLC (1)(ESR)RRC取 RESR=50m, R=, C=120F, L=105 H,Vin =48V,可得传递函数为:2.88 10 4 s 48Gvd ( s)8 s22.7875 105 s 11.27313 10在 MATLAB中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画出Bode 图: clear num0=,48; den1=,1; bode(num0,den1) kg,g

5、m,wkg,wgm=margin(num0,den1) grid相角裕量, 显然不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对其增添闭环控制回路进行校正。5、主电路的PSIM仿真电路如下:电流 I1 波形如下:电压 V1 波形如下:三、 BUCK变换器控制框图BUCK变换器的控制器主要有电压型控制和电流型控制,其各自电路图如下所示电压型:电流型:电压型控制原理是将开环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采样信号 H(s)与基准电压VREF输送到误差放大器,G(s)设计的有源串联校正PID环节。其输出经过补偿在经过PWM,调制后的信号控制开关Q的通断,以此来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达到闭环控制的目的;电流型控制用通过功率开关的电流波形

6、替代普通PWM的载波信号,每个开关周期之初,由时钟脉冲置位RS触发器,于是 Q1导通,之后i L 逐渐增加,当i L 大于调制信号时,比较器翻转并复位RS触发器,Q1关断。综合考虑难易程度和功能特性,本设计采用电压型控制电路。采用电压型控制电路的BUCK转换器原理框图如下所示:Gvd( s)为开环增益, Gc(s)GPWM为调节器, H 为反馈因子。则该框图的闭环增益为:TGvd(s)H(s)Gc( s)GPWM三、 K- 因子法设计控制器调节器类型有三种:PID 调节器性能最佳。搭建好闭环电路,确定串联PID 校正环节,确定新的开环剪切频率和相位裕量, 确定控制回路中各个电阻电容的取值,这一

7、工作可采用 K- 因子法完成, K- 因子法设计步骤是:确定新的剪切频率;确定校正前处的相角和校正后的相位裕量,计算需要的相位超前量。计算公式为bc-c90基于确定 K 值, PID 调节器公式为:(1K - tan11)b2 tanKKtan (b)44基于 K- 因子确定补偿器的零点、极点位置,并计算调节器参数。公式为:K1cG b R1(C 2C 3 )1f p1K fc2 R2C11fp 2K fcC2C32 R3C2C3fc1fZ 1K2 C1(R1R2)f c1fZ22 R3C3K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如下为:(1s)( 1s)G b2 f Z 12fZ 2cG c( s)s (1ssK

8、)( 12)2 fp 1fp 2取 fc15.5kHzc163K23.1138计算得R15500R2248.7196R327393.5964C18.5873nFC28.149310 2 nFC31.8021nF校正环节传递函数为2231063.86(1s)220257.04Gc(s)s23.1138s(1)2468217.07四、 MATLAB SISOTOOL利用以上求得的数据, 用 MATLAB的 SISOTOOL工具箱可以画出加入补偿器后的传递函数 BODE图如下幅值裕量、相角裕量均满足设计要求五、 PSIM仿真结果1、带有 PID 调节器的 PSIM电路如下所示:2、将 R1、R2、R3、C1、C2、C3参数输入以上电路,仿真结果如下:VO波形如下将 X 坐标轴改为到范围IO 波形如下将 X 坐标轴改为到范围电流电压纹波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