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843331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组高考试题研究成果一、 诗歌鉴赏试题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研究组根据对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思考,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综合2011年的各地高考试题,特拟出以下成果: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2、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 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3、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伸颈远望。.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

4、,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 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

5、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6、【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 二、语言运用表达题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共有47道试题对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考查。试题涉及“扩写压缩”“变换仿写”“连贯得体”“修辞运用”“图文转换”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试题在这五个方面的分布基本均衡,考查内容周全,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此中,扩展语句的测试内容包括情境写话和揣度评论,压缩语段的测试内容包括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变换句式的测试内容为单复句转换,仿写句式的测试内容包括仿词造句和句间逻辑,连贯得体测试内容涉及逻辑揣度和词句搭配,修辞运用的测试内容涉及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调动糊口常识堆集,图文转换的测试内容涉及画面讲解和

7、图表阐释。这种周全综合性的考查符合语言运用的特点,有助于整体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针对以上试题特点,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综合2011年的各地高考试题,特拟出以下成果: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

8、效监管 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B. C. D2.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答: (全国大纲卷)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

9、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B. C. D. 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也不乏幼稚之处。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答

10、: : 5.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答: (天津卷)6.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连贯的一段话.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 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

11、节能、舒适.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答: (山东卷)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做筹划,不妨就预做筹划,以解除近忧。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做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高考资源网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

12、己了。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答:_8.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答: (广东卷)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A B. C. D.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