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83830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试题及答案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那么是君之赐也。假设必治国家,那么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假设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那么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

2、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那么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那么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假设欲定宗庙,那么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那么楚得意于天下,在

3、晋那么晋得意于天下,在狄那么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那么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假设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东缚而柙 xi,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C君假设宥而反之宥:宽恕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答案A解析A项中的加有“增加的意思

4、,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语境加以推断,“增加的含义是在原有的根底上再加,而在语境中没有原来的规范,所以可以推测“加的其他动词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施加。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乃用之,可乎B. 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 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D.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加,毕礼而归之答案D解析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

5、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10.以下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那么鲁能弱齐矣。夷吾事君吾二心。君假设欲定宗庙,那么亟请之。在楚那么楚得意于天下,在晋那么晋得意于天下。A.B. C.D. 答案A解析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办法;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11.以下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策,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

6、患,表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答案C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那么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若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设必治国家,那么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译文:(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译文:(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译文: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

7、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略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解析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那么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略、恐怕;唯,只有。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认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