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林卸任讲话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833721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秉林卸任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顾秉林卸任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顾秉林卸任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顾秉林卸任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顾秉林卸任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顾秉林卸任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秉林卸任讲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秉林卸任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 同学们: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从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学堂,到经辛亥革命洗礼的清华学校;从探索学术独立、教育自主的国立清华大学,到刚毅坚卓、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从艰苦奋斗造就“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改革奋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清华的百年历程,是清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科技教育自立自强的开拓史,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发展的攀登史。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

2、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这种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清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清华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华就确立了“培植全才,增进国力”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思想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百年树人,桃李芬芳,十七万莘莘学子在清华精神熏陶下奋发

3、向上,一大批治学、兴业、治国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清华精神,深深融入到创新实践之中。无论是开创“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还是确立“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辟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还是五六十年代兴办一批新技术专业、八十年代以来布局和发展综合性学科,清华精神引领着我们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百年创新,硕果累累,清华师生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纪录,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今天,随着一批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领域逐步

4、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放慷慨赴难,为国家富强拼搏奉献,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 100年来,一代代清华人以思想和行动铸就了清华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诠释了清华精神,以创造和贡献光大了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根植中华文明沃土,广纳世界文明精髓,激励着万千学子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汇聚成一曲昂扬激越的时代壮歌。 百年华诞是清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当今世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许多共同的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国上下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

5、战,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刻反思不足与差距,进一步增强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决心,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奋发有为,开创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树立更高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百年积淀的办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使清华大学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 我们要始终坚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校风学风,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全面发展、成才报国,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

6、为人师表、敬业奉献。 我们要大力倡导人文日新。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日新”一词典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为清华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仅是指人文精神的发扬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传承与创造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使清华大学始终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借鉴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要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

7、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培育视野开阔、人格完善、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20X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完整版)02X.7.同学们,老师们: 百年校庆的喜悦气氛还在清华园萦绕,我们又迎来了百年华诞后的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经过四年的学习,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学业。在此,请允许我们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贺:“你们毕业了。”(掌声)同时,也向关爱同学们成长的各位老师和家长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掌声) 大学的时光似乎转瞬即逝。此时此刻,大家有学业已成的欢乐和喜悦,也难免有同窗离别的惆怅和伤感,有走向未来的憧憬与忐忑,大概也有回顾过去的留恋与不舍。或许你们还在感慨文科图书馆的舒适便,或是

8、怀念名厨进清华带来的四方美味(笑,鼓掌)或许你们还能记起入学时与家人在校园里的合影,而今天却穿上学士服,犹豫着究竟要摆一个什么样的雷人造型。(大笑鼓掌)而在我的眼里,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自己,也爱公益,(欢呼掌声),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没有什么畏惧与不可能,你们是阳光的七字班。(大声欢呼,长久掌声)我记得你们在汶川地震后的献血长龙,记得你们在奥运志愿服务中的忙碌身影,记得你们在国庆游行时喊出“祖国万岁,清华加油。”(鼓掌)也记得百年校庆时,用我的名字,在人人网上写下“清华,生日快乐”(大笑,长久鼓掌)有的同学说,七字班是最幸福的一届,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国家大事和学校大事。而我想说,你

9、们不仅经历了这些大事,而且在这些大事中付出了智慧,奉献了辛劳,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更为你们感到骄傲。(掌声,长久的) 当然,我也知道,学校一些工作中存在着问题。比如,校园建设中的噪音、尘土和交通不便给大家带来的困扰,网络收费和宿舍搬迁大家也给大家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同学们的批评和意见,是出于对学校的爱护和理解,学校的各个部门都会以虚心的态度去反思,以负责的行动去改进。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你们的包容与热爱,学校也一定会与同学们一起,把清华建设地更加美好。 作为在清华学习工作了四十六年的一个老清华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你们这一代人,与我们那个时代相比,你们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思维活跃,多才多

10、艺,也更加敢于展示个性,表达想法。我由衷地赞赏你们这些品质,也因此愿意为你们致以更多的期待。所以,在这告别的时候,我还想与你们分享一点我的体会:两句话,八个字,希望能够对你们未来有所帮助:第一,独立思考。从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到蒋南翔校长坚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实”,清华传统的深处,始终蕴含着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去分析,去判断,去决定。比如毕业时面临的选择,是读研还是工作,是出国还是留下,是到企业还是去政府,是选择这个行业还是选择那个行业。实际上,如果没有真正独立、深刻的思考,就难以作出正确

11、的决断,将来在研究和工作中也难以有真正的创见,更难以形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见异思迁,只会失去自己前进的方向。看到同学们毕业,不禁使我想起四十多年前我在清华的情况。我是16年进入清华学习的。刚入校九个月,文革就开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但我和一些同学依然坚持学习,书本被扔到了垃圾桶里,就半夜打着电筒去偷偷地把它捡回来。学校呆不下去,就背起课本回家自学。之所以如此,是我相信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有用之才。(鼓掌)所以我常说:“人要寻常理,不跟风”,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认识和坚持。我觉得这是人在一生当中有所成就的重要基础。 我送你们的

12、第二句话是,善于作为。中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中,方方面面的不完善、不合理乃至不公平会有很多,这些也常常为同学们的成长带来困扰,造成影响。所以大家有时候会抱怨,会批评,会发牢骚,这事难免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仅仅有抱怨和批评还远远不够,更不能因此嘲笑和怀疑一切,而要善于从复杂的局面中找到解决问题、改变现实的道路。我们要有批判、更要有建设,要有质疑,更要有行动,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我们不是旁观者,不是过客,我们有责任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有的时候,真正去做成一件事,比仅仅去批判它要困难得多。不仅有外部的阻碍,还有自己内心的动摇。要克服这一切,需要我们有坚韧和智

13、慧,付出辛勤和汗水。而这才是清华人的底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掌声)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同学们: 毕业的钟声已经响起,你们即将告别大学本科生活,走入新的学习或工作岗位。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对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支持学校发展、关爱你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我曾向大家提出“志存高远、学业精深、体魄强健”的三点希望。四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嫦娥一号”奔月、“神六”“神七”升空、抗击汶川地震

14、、成功举办奥运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相信这些经历会进一步增强大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四年来,同学们也亲身见证和参与了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在学校深入开展因材施教、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做到了收获知识、增强才干、健康成长。 两个多月前,温总理来到清华园,与我校毕业生代表座谈,殷切希望清华学子“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清华今天的地位和影响,来自于近百年来一代代清华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未来,更要靠包括各位在内的新一代清华人拼搏进取。在这个民族复兴、大浪淘沙的时代里,各位同学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 今

15、天,在同学们即将本科毕业之际,我再送给同学们三句话,就是:牢记责任、独立思考、诚信为人。 第一,牢记责任。去年我们刚刚纪念了改革开放30周年,今年又值五四运动9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周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正处于保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青年者,国家之魂”,祖国的兴衰都寄托在一代代青年身上。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对自己、对家庭和对国家的责任。刚才徐航校友在发言中说到:“不要先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首先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些什么。”这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我们有些同学,毕业后好多年,自己感觉没有什么大的

16、长进,说起来往往是“我们那里根本没有什么什么”等等抱怨。其实当你抱怨时,就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卸自己的责任。所谓牢记责任,就是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够坚定地为着自己的使命而努力奋斗。希望同学们能够时刻告诫自己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所应当担负的历史与时代重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出清华人应有的贡献。 第二,独立思考。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为王国维纪念碑撰文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获得智慧。面对复杂的社会需要独立思考,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深入和理性的思考,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人生和发展需要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