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83074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先危险性分析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d.3.3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展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展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开展成为事故,防止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大

2、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展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展充分的调查了解; 收集以往的经历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根据经历、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进展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3、。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3.1。表附3.1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级别危险程度可 能 导 致 的 后 果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失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失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失,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展重点防范7.2 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工程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展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7.1。 加氢

4、尾油工程附表7.1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序号主要危险源位置事故、故障类型触发条件危险等级控制措施1设备维修操作机械伤害1.违章操作2.误操作3.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灵1. 维护检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 机器传动件的外露局部应有保护装置;3. 设备设有紧急事故停车装置;4. 定期检修、保养设备。2接触敞开式电气设备、接地设备、照明设备等电气伤害1. 违章操作;2. 电气设备、线路损坏;3. 所使用的临时照明装备不是安全电压;4. 防护用具不符合要求。1. 严格按规章作业;2. 定期检修、维护、更换设备受损器件;3. 检修照明电器为安全电压、潮湿工作场所的照明装置、电力线路选用绝缘性能好的产

5、品;4. 凡操作人员能触及的裸带电体要设置安全围栏;5. 正在送电运行及检修设备挂警示牌等标志;6. 防护用具进展符合性试验,且作业人员使用合格的防护用具。3人员巡视时摔伤1. 障碍物无警示标志;2. 室内光线过暗;3. 楼梯地面结冰、湿滑;4. 人员安全意识差。1. 位置较低的管道等障碍物有明显警示标志;2. 确保室内照明;3. 楼梯踏板采用花纹钢板或进展防滑处理;4. 保持地面枯燥清洁。4腐蚀性物质存放或投加时腐蚀及化学灼伤1. 操作不当;2. 腐蚀性物质泄露;3. 人员缺乏必要保护1. 严格按规章作业,小心投加;2. 定期检查设备容器是否有缺陷;3. 为操作人员配备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

6、手套、靴子等。5维护、检修高处设备;在井、池、洞上面或附近作业高处坠落1. 防护措施不全或损坏;2. 违反安全规程;3. 未正确使用合格可靠的防坠落用品;4. 未安排专职监护人员或监护人员脱岗。1. 应健全防护设施,高处平台四周设置防护栏杆;2. 平台栏杆和爬梯扶手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3. 楼梯必须考虑防滑措施;4.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坠落用品;5. 监护人员监守岗位,并事先约定联系信号;6. 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并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前方可进展作业。6接触外表温度超过50的设备、管道、高温介质烫伤1. 高温部位无明显标志;2. 保温材料损坏;3. 高温介质泄露1. 外表温度超过60的设备、管道

7、应采取保温措施;2. 高温管道、阀门质量可靠;3. 采取保温、高温部位设警示标志或隔离措施;4. 定期检查和维护。7接触低温设备、管道,冬季长时间室外作业冻伤1. 低温设施防护损害;2. 低温介质液氧、液氮、液态丙烯等发生泄漏;3. 低温作业操作失误;4. 严寒气候条件下长时间室外作业。1. 定期检查低温设施防护措施,使其保持有效;2. 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防止低温介质泄露;3. 严格按安全作业规程操作;4. 减少严寒气候条件下室外作业时间。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展评价,如下附表7.2。附表7.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序号主要危险源位置

8、事故、故障类型触发条件危险等级控制措施1变压器火灾1. 当变压器长期过载,会引起线圈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造成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2. 油质不佳,油量过少;3. 穿心螺丝外面所包扎或套的绝缘太薄,夹板与铁芯之间的绝缘损坏,穿心螺丝及夹板可能碰接铁芯,发生短路,造成局部过热,引起绝缘严重损坏而起火;4. 外表的绝缘漆运行较久,绝缘老化或破损,产生很大的涡流,铁芯过热,使绕组温升增加,造成变压器内部闪络击穿、起火;5. 吊芯检修,不慎将线圈的绝缘和瓷套损坏,继续运行,轻那么闪络,重那么短路、起火;6. 线圈内接头、连接点因接点螺栓松动、焊接不牢、分接开关接点损坏发生接触不良引起局部过热,

9、破坏线圈绝缘、发生短路或断路,产生高温电弧,使绝缘油分解,导致变压器起火、爆炸;7. 变压器遭雷击产生过电压以及电磁振荡引起变压器内部过电压;8. 油浸变压器的二次侧中性点接地三相负载不平衡,零线出现电流,且该电流过大而接地点接触电阻又较大时,接地点就会产生高温,引燃可燃物;9. 变压器负载生短路,变压器承受相当大的短路电流。如保护系统失灵或整定值调整过大,就有可能烧毁变压器。1. 在变压器安装运行前,进展绝缘强度的测试,其电阻值不得小于规定的允许值;2. 在上下压配电盘上安装三相电流表,不允许过载运行;3. 绝缘油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展化验,运行中也应定期化验油质和检视油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

10、相应的措施;4. 定期检测变压器铁芯的绝缘强度,发现其低于标准时,要及时更换螺栓套或对铁芯进展绝缘处理;5. 检修时不要损坏绝缘,检修完毕后应有专人清点工具、检查各部件、测试绝缘等,确认完整无损,安全可靠才能投入运行;6. 检修时注意引线的安全距离,防止由于距离不够而在运行中发生闪络,造成事故;7. 检查各螺栓的松紧程度,发现有不良的必须紧固;8. 检查变压器线圈的接头焊点,发现焊点不牢、虚焊、焊点两端固定不牢的,必须将焊接面清洗干净,重新焊接;9. 检查分接开关接点,必须将开头转换到位,逐个紧固螺栓,确认正确无误时,方可投入运行;10. 按GB50057-1994的要求设置过压保护器和避雷设

11、施,并在每年雷雨季节降临前对其进展检测;11. 经常检查接电线接地点是否完整、紧固,并应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容量在100kW以上的变压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容量在100kW以下的那么应不大于10;12. 变压器必须安装短路保护;13. 运行中应注意变压器的声音、温升和油位、油色,出现异常要及时排除;14. 保持变压器清洁,随时去除油箱盖上积聚的油垢和灰尘,严防其被外部飞火引燃成灾。2高压电气设备触电1. 高压柜操作和维护通道过小,带电部位裸露;2. 操作人员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1. 高压电气设备布置安排合理,间距设置符合要求;2. 电气设施选型、安装合格,应能满足生产和安全的要求;3. 在高压

12、设备上安装漏电检漏仪以及漏电保护器等;4. 检修时应先检查现场,制止带电作业;5. 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有裸露接头等带电部位;6. 作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7. 强化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持证上岗。3低压电气设备、电气线路触电1. 设备、线路老化而绝缘损坏;2. 设备、线路因机械损伤、啃齿动物啃咬、过载击穿等原因绝缘损坏;3. 接地不良;4. 漏电保护装置失灵。1. 对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强度进展检测,发现老化破损的应及时更换;2. 设置防止小动物的隔离措施,防止电缆被啃咬;3. 电气设备应按要求接地,且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4. 装设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检查以保证漏电

13、保护器完好。4正常作业物体打击1.设备装置固定有缺欠;2.安全防护措施有缺陷;3.设备故障;4.人员违章操作;5.高处的物体或工具不慎掉落。1. 设备设施安装时应防止螺丝松动、紧固不稳;2. 在易发生落物伤人的位置设置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查这些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好性;3. 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完好,防止设备故障引起落物伤人;4. 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杜绝违章作业引发事故;5. 设备设施应固定良好,防止高处作业时作业工器具、物品掉下伤人。5电气设备、电缆火灾1. 电气系统损坏,长时间超负荷运行;2. 违章操作;3. 电气、电缆环境不良,长时间蓄热。4. 绝缘破损,露电线路中电阻大的地方容易发热,

14、引燃周围有可燃物。1. 定期检测电气设备,防止系统损害引发电气火灾事故;2. 防止超负荷运行造成电气、电缆过热引发火灾;3. 对电气作业人员进展教育,持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4. 注意电气、电缆环境区域的通风情况,加强巡查,发现有过热处加强通风;5. 加强巡查,发现漏电和绝缘破损的应立即更换;6. 保证电气设备、电缆等区域干净、整洁,周边无可燃物。6高处作业高处坠落1.地坑、栏杆或盖板缺失;2.高处平台、楼梯的防护栏杆缺陷或梯度过陡;3.在高处检修时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4.工作时,用力不当滑倒;1. 在地坑、高处平台、楼梯等处设置防护栏杆,并保持完好。2. 高处作业应采取安全带等个体防范措施。3. 高处作业时应慎重,防治作业不慎滑倒受伤。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7.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序号主要危险源位置事故、故障类型触发条件危险等级控制措施1维修设备、管道中毒或窒息1. 检修部位未进展通风;2. 检修人员安全意识差;3. 有害气体监测仪器失灵。1. 检修空气流通不畅,环境应通风;2. 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控,并约定联系方式;3. 加强检修人员的安全教育;4. 定期检测有害气体监测仪器。2设备、管道、阀门维护检修溺水1. 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