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82687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市制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促进非公经济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机遇期,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战略目标,根据省、市有关编制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实际,兰州市工信委制定了兰州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包括“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产业发展方向、政策措施等四个部分,一万余字,在全省开了制定非公经济发展规划的先河,起到了中心带动的率先示范作用。我省民营经济有关主管部

2、门和民营企业应紧抓时机,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切实制定好民营企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编者 规划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及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促进我市非公经济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机遇期,为了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战略目标,根据省、市有关编制规划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发展成效“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

3、非公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四个加快,三个保障,一个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提升经济总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企业户数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和企业9.7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25万户(其中工业企业3303户),个体经营户8.5万户。2010年预计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7%,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通过实施非公经济“4111”主体成长工程,集中培育了一批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年销售收入过千

4、万元的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科技成长型企业达到100户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素质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企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80户,创建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4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70个。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吸纳社会就业,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显著。预计到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预计达到56.6万人;接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预计达到35万人,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劳

5、动者报酬预计可达到60亿元,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年人均获得报酬1.04万元,成为城乡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的渠道。非公有制企业产业领域广阔,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涉及36个行业,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软件开发、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服务业等领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1:40.2:58.7。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市县税收的重要来源,在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预计缴纳税金70亿元,占全市地区性财政收入的20%以上,“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9%,在2006年32.7亿元的基础上超额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二)存在

6、的主要问题我市非公经济与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存在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素质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非公经济的发展。1体制性障碍突出,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了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虽然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非公企业在行业准入、税赋公平、制止新、老“三乱”和行政执法与司法公正等方面,还未能实现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2企业自身素质总体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企业多数是在家族式体制下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在法人治理结构、产品结构、技术

7、水平、经营者素质和员工队伍素质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市非公有制企业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初级产品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弱;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比重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集中度不高等。4“融资难”问题突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够健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规模偏小、担保方式单一、民间融资机制缺乏以及企业自身融资条件不足等因素制约,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仍然是中

8、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瓶颈问题。5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少,覆盖面窄,服务成本高,服务市场不规范;全市各类商会、协会、联合会尚需进一步强化行业服务职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6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获得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够及时,反映问题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7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尚需整合和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信用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尚未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尚待改善。(三)面临的现实环境今后五年,是兰州市贯彻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及市

9、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的发展阶段。非公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是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和优化。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甘肃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兰州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扶持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在消除市场壁垒,消除体制性障碍之后,市场结构必将由垄断向自由竞争方向发展,从而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居民消费

10、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围绕我市确定的培育发展的多元支柱产业,需要更多的中小企业承担配套生产任务,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三是随着推进科技成果的产品化、科技项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利用新技术成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将使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资源以更大的规模流动,可以使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优化资源配置。五是各级党委、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市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项支持政策逐步到位,为中小企业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

1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及市委市政府“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以优化环境、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强化服务、提高素质为抓手,以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着力点,以发展为大集团配套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突破口。使全市非公经济总量做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就业扩大、效益提高,成为繁荣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解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主渠道以及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推进集聚发展。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着力发展科技型、资源加工型、配套服

12、务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导各类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推进专业化、集约型、集群式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鼓励企业投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坚持全民创业

13、,努力催生小企业。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积极倡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面向市场,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创办小企业。(三)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五个工程”、健全完善“八大服务平台”,使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明显高。经济总量翻番工程:非公经济增加值和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个翻番”,即:非公经济增加值在2010年计划422.4亿元的基础上到2015年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19%;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在2010年预计120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2015年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

14、15%。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四个“1”目标,即:新增年销售收入上3亿元工业企业10户;新增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中小企业100户;新增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中小企业1000户;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0个。质量效益倍增工程:全市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倍,达到15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增加7个百分点;实交税金增加1倍;从业人员新增10万人,达到66万人。节能降耗推进工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达到20以上,建筑节能达到6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降低10%。万元非公经济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万元非公经济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5。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

15、引导中小企业把结构调整同技术改造、产业转移升级和兼并重组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企业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路子,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健全完善“八大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人才培训与交流服务、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等8个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产业发展导向非公经济产业发展应突出兰州新区和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总体方向,紧紧围绕培育和发展多元支柱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导向,以做大存量和培植增量为主要内容,以“8+

16、3”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推动产业发展由初级开发向深度开发转变,由重化主导向新兴产业转变,由分散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封闭发展向全面开放转变,实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规模明显壮大、产业层次明显提高、产业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关于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意见中提出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这八大支柱产业,着力做好产业链的延伸以及为大企业的配套,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好非公经济就业主渠道的作用。(一)石油化工产业。依托中石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