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825344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汇总 2018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1-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什么)P3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为保障权力属于人民,宪法作出了哪些规定?(是什么)P4-5(1)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4、人权的实质内容与目标?(是什么)P6人权的实质内容与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5、尊重和保障人

3、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的要求?(是什么)P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6、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P7(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7、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怎么做)P6-8(1)宪法的规定: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

4、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执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要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社会层面的具体要求: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便成为现实。知识扩展: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与联系人民公民区别含义不同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

5、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公民是法律概念,通常指具有某国国籍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范围不同人民的范围比“公民”的范围小。人民一般表示集体或群体概念。现阶段我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和少数敌对分子不是人民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6、。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我国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怎么做)P1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我国宪法如何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怎么做)P1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国

7、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体现?(是什么)P13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2)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3)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4、权力需要制约,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是什么)P13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

8、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5、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P14(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6、如何规范权力运行?(怎么做)P15-16(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

9、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2-1 坚持依宪治国1、我国宪法的构成?(是什么)P18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

10、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我国宪法的内容?(是什么)P19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3、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P20(1)必要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

11、就无法保证。(2)要求: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为什么)P20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党及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5、宪法在法律体系中

12、的地位?(是什么)P2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6、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P22-23(1)区别A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B法律效力不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C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

13、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控制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2)联系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2 加强宪法监督1、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为什么)P24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

14、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2、如何监督权力行使?(怎么做)P24-25(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内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

15、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3、增强宪法意识的必要性?(为什么)P25、29(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2)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3)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4、公民(或青少年)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为什么)P27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5、公民(或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怎么做)P27-29(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2)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