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82016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六国论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三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十七六国论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赂():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B.暴霜露,斩荆棘 暴():暴露,意思是“冒着”。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及,等到。答案:C解析:C.“与”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互:彼此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决。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事:侍奉。答案:C解析:C.判:分清。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可谓智

2、力孤危 (4)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1)古义,它实际上;今义,转折连词。 。 (3)古义,智慧力量;今义,智慧。(4)古义,旧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4.下列句子,句式与“日削月割”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答案:C 解析:C.被动句。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答案:BC解析:B、C两项均为几乎。A.殆:危险;D.殆:大概。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

3、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B. C. D.答案:A解析: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爷爷。至于:古义,发展到;今义,表另提一件事。不行:古义,不前往;今义,不同意。 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理解事物的能力。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名词作动词。B.动词作名词。C.形容词作

4、动词。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1)暴秦之欲无厌(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3)暴霜露,斩荆棘(4)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答案:(1)“厌”通“餍”。(2)“蚤”通“早”。(3)“暴”通“曝”。(4)“当”通“倘”。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人所难 强词夺理 强弩之末B.字里行间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C.纤弱 纤巧 纤细 纤维D.分崩离析 分外妖娆 分化瓦解答案:C解析:A项分别是:、;B项分别是:、;D项分别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A解析:A.速:招致。B.如果/抵挡。C

5、.计策/打算。D.适宜/应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B解析:A.丢失/灭亡;C.兵器/军队;D.和/亲附、亲近。4.下列“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燕虽小国而后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A. B. C. D. 解析:表转折关系,因果,顺承,假设。5.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句读之不知 惟弈秋之为听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皆下可限以时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秦 惟利是图 吞舟是漏A./ B./C./ D./答案:C解析: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

6、6.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选项。(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答案:B解析:B.注意“为”“为所”。(2)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 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 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答案:D 解析:D.下咽:咽下咽喉。二、本课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7、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选出对“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 D.与

8、相同,与不同。答案:D解析:都是介词,“用、凭着”;连词,“才”;连词,相当于“而”。8.下列加点的“得”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咽也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此言得之答案:B解析:A.获得。B.能够。C.具备。D.适宜、恰当。9.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答案:D解析:例句“理”应为“按常理”,名词作状语。D项是形容词作名词。10.翻译“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9、之弥繁,侵之愈急”。答案:这样下去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却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11.这一段主要论证了本文论点的哪一方面?有何特点?答案:论述第一个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特点是:有理有据,确凿有力。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由

10、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2)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3)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4)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答案:(1)排除。(2)越过。(3)暗中。(4)困顿。13.下列各句中“完”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完璧归赵。 D.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答案:C解析:C.完好。A、B、D三项均为“保全”。14.下列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而齐、楚、燕、

11、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C.赵尝五战于秦。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答案:AB解析:A、B两项均解释为“在”。C.同。D.连词,相当于“而”。15.翻译。(1)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2)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答案:(1)以四个平安之国来帮助挡住秦国的韩、魏两国,使韩、魏两国无后顾之忧,从而让它们为天下其他各国挺身而出,去抵挡秦兵的入侵。(2)却竟然贪图一点边界的小利背弃盟约而互相残杀至灭亡。参考译文: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

12、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了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二)(2006重庆一中高三摸底,8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