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819960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教程第一章 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本章所介绍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围绕“区域”进行介绍。第一节 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学习目标:掌握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了解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应包括的要素;能编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状况等资料的收集方案;能够完成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知识要求:1、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1)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即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2)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

2、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3)区域安全规划是指人们为使区域内工业生产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区域内部自身活动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3)/区域(安全)规划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工业生产集中区域:是根据地区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企业、厂房、设施等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各类危险和有害因

3、素、重大危险源以及隐患一般集中出现在这个区域(事故发生后的连带、重叠影响严重。)。与个体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有所不同,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更多的是考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相互影响、事故发生后果的链式传播(多米诺效应)等因素。(5)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应把握区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特征(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结构性特征(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相关性原则。预测性与可控性原则2、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包括的要素(1)区域整体布局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安全划分、产业

4、布局安全规划、临时应急避难所规划和产业关联度的规划。(2)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涉及消防站的建设地点及消防设施规划配置、运输网、管廊、供水、供电和供气等因素的安全规划。(3)区域的安全管理规划:包括对企业从进入区域后整个生命周期的监管,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以及重点防护区的监督管理规划。(4)区域应急救援体系规划:涉及组织机构、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规划。(5)区域安全容量:(6)其他要素:包括环境安全、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海事安全,以及自然条件、人力资源、产业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能力要求:3、编制资料收

5、集方案1)收集资料的基本要求资料可信性资料准确性资料完整性资料实用性有关目标数据的采用数据单位资料的时限要求2)资料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基础资料:通过各级发改、统计、国土资源局、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等等)及相关部门收集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现状资料:规划及专项调查资料:包括收集人口的规划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的“五年规划”及行业用地、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的规划资料,尤其注意收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规划资料,收集相关的规划图件。3)资料收集的主要途径文字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网络查询4、编制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1)前期准备资料整理类比分析专题研究2)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6、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案例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3)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1) 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产业政策等指导性文件,以及各级政府建设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城市总体规划、工业生产区域总体规划、区域建设总体目标等基础资料,从产业结构、生产状况、产品状况、产品市场状况、产品生产环境等方面,从同一行业的全体的角度去分析在产业环境方面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重点从区域的投资风险,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结构风险、单个企业个体风险、企业间相互影响、公用工程、消防安全的风险、某些建设项目的设置合理性问题等方面进行区域危

7、险有害因素分析。(2)区域内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避免盲目性,综合分析应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要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3)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4)区域内外重大危险源的多米诺效应分析(5)区域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交通运输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7)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等4)方案编制注意事项(1)分清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2)防止遗漏(3)避免惯性思维5、区域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编制应用举例接受委托、明确任务编制收集

8、资料方案类比工程资料产业专项规划资料周边环境现状资料园区建设现状资料经济发展基础资料现场实地考察调研公用工程及环境因素调查典型危险工艺过程调查危险物质数量及分布调查园区建设布局重大危险源调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案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管理与应急多米诺分析区域影响自然条件产业规划区域定量风险评价化工集中区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框图第二节 区域危险和有害因分析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自然条件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了解选址与总体布局规划的影响;了解安全容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区域内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周边环境之间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分析。知识要求:一、

9、自然灾害知识1、地震灾害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70%的地震;欧亚地震带:该地震带上的地震分布比较分散,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洋脊地震带:约占全球地震的5%)2、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具有超长波 和周期的大洋行波。3、气象灾害大气圈也随之转动,大气圈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不同而受热不均,在加上大气圈中水汽分布的不均匀,大气圈变化莫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台风、暴雨、沙尘暴、干旱,冰雹,龙飓风等。1)台风(飓风)热带气旋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台风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即风速达到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

10、。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分五级。按风速从小到大分别是:热带低压,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中,中心最大风力达到89级的热带气旋成为热带风暴,达到1011级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风力超过12级的称为台风和飓风。2)沙尘暴沙尘暴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4、地质灾害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特别在山区,滑坡和泥石流都在反复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3年,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共造成10499人死亡和失踪,平均每年死亡和失踪1167人,财产损失64亿员。二、企业总体布置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企业总体布置:在已选

11、定的拟建企业场地上,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功能区)、居住区、相邻企业、水源、电源、渣场、运输、平面竖向、防洪排水、外部管线、发展预留、施工用地等进行全面规划。生产区:工厂由生产工艺装置、辅助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等组成的区域。居民区:指具有一定人口和用地规模,人们日常居住的地方。施工用地:指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时所需要的用地,包括各种预制场和施工行政管理及生活用地等。(2)总体布局原则符合当地城市(镇)规划、区域规划、工业区规划等的要求;有条件时,必须与城镇和临近工业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及生活设施等方面协作;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附近城市(镇)和居民区的环境

12、质量,有利与人身和生产安全;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良田,有条件时应开拓新的土地资源,减少拆迁;满足生产要求,有利与物料的输送和节约能源;因地制宜,充分适应气象、地形、工程水文等自然条件;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应考虑到企业远景发展的可能性;统一布置生产区域内外的输送系统(公路、铁路、水路),应有合理的铁路、公路、水运系统;场外管线宜沿道路敷设,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布置可与绿化带的规划相结合;宜保留绿化地,合理布置防护林和新绿地。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位于军事禁区、机场、国家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附近时,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尽量避开以上区域。三、区域安全容量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发展是指工业集中区域现代化

13、进程以安全为准则的发展和建设思路。1、提出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的意义?1)提出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对于合理进行安全规划、空间科学布局、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产生布局性隐患、提高区域本质安全程度具有重要作用。2)提出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对搞清工业集中区域事故风险的承载、超载等情况相当重要,不仅可以指导工业集中区域事故灾害预防及治理工作,实现工业集中区域安全体系中各项承载力的提升,控制事故灾害冲击影响力,还可根据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结构,在保证工业集中区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事故灾害损失,缓解事故灾害冲击力,促进工业集中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概念安全容量是指工业集中区域事故灾害在正常

14、运行时期内不会对工业集中区域人员、设施、环境、经济等安全保障系统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可将之量化为工业集中区域对事故灾害的最大容忍度。3、含义1)从区域空间布局角度,安全容量是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空间布局和各类生产储存装置、重大危险源的布置满足各类设计规范、布局规范和安全规范的要求,而土地和空间利用率为最高的一种界限。2)以区域风险评价为基础,安全容量是以最大可接受风险程度为指标,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最大限度上能容纳的企业个数、生产装置的个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个数。3)安全容量是建立区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来系统判定区域事故风险大小、作为划分区域整体安全状态的标尺。能力要求:一、区域与周边环

15、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分析1、区域规划、产业环境和产业结构方面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分析2、区域内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分析(1)建设项目内在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影响分析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影响分析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影响分析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影响分析重大危险源预测与影响分析项目个体安全控制方案的分析(2)区域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方面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影响分析(3)区域内建设项目对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区域的影响分析(4)区域内建设项目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分析3、区域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1)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因素影响分析(2)交通及物流影响分析(3)城市建设影响分析(4)民族、宗教信仰影响分析(5)人口情况对区域的影响分析4、区域内外交通运输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