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80954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小故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肇庆市鼎湖区莲花中学 梁桂荣摘要:物理学中有许多有关物理家的故事,它们有的启迪心灵,有的引入胜、有的发人深思、激励人心。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小故事,学生不但喜欢听,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物理小故事、教学、学习方法、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不仅对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发展。从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牛顿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体现了物理学家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2、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应更注重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体验物理科学知识,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过程、科学探究实践过程,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

3、,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讲过故事、写科技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大自然考察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科学观念、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材中每章节都会有“信息浏览”这个内容,主要介绍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也包括一名物理名人及他们的故事,例如:阿里士多德、沈括、加利略、瓦特、牛顿、安培、法拉第、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发生在这些名人身上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小故事,可以成为我们物理教学中文化教育十分丰富而又生动的的素材。这些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家不断探索

4、、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物理学中有许多有关物理家的故事,它们有的启迪心灵,有的引入胜、有的发人深思、激励人心。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小故事,学生不但喜欢听,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一些小故事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故事一:水蒸汽的启示小时候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一次,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祖母回答说:“水开了,

5、就这样。”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

6、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应用:八年级物理序言课物理学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瓦特因为什么而成功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认真细致的观察、反复的实验以及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效果:通过小故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了物理学家奋斗的历程,这以后学习功率知识打下基础,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观察与实验”。瓦特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的思考和返复的实验才找到蒸汽机的原理的。故事二:曹冲称象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

7、,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

8、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

9、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应用:八年级物理浮力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曹冲用什么代替了大象呢?为什么能用石灰代替大象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大象与石头的排水量是相等的。效果: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加深了对浮力公式:F浮=G排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代替法”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之一,认识了物理知识的巧妙,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一个故事的寓意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比

10、较教师“口若悬河”的教学方法高低立见。故事三:趣味物理“魔术秋千” 有许多城市为爱好强烈刺激的人预备了一种极别致的娱乐,叫做“魔术秋千”。我没有玩过这种秋千,所以只能从一本科学游戏集里抄下来一段描写它的文字: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有一根很坚固的横贯屋子的梁,梁上挂着秋千。大家在上面坐定以后,工作人员就关上门,撤去进屋子的跳板。这时候他宣布,他马上要让玩秋千的游客有机会去做一次短期的空中旅行了。说完以后,他就轻轻地推动秋千。然后自己就坐在后面,像驾马车的人坐在马车后面一样,或者干脆走出这间屋子。这时候,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看来就要荡得同横梁一样高了。秋千越荡越高,最后,它绕着横梁转了一周。运动

11、越来越快了,这些荡秋千的人虽然大部分都已经知道这个游戏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也感觉到自己的确是在摆动,的确在做着迅速的运动。他们似乎觉得自己的头有时候是倒挂着,所以就本能地抓着坐位的扶手,免得跌下来。不久,秋千摆动的幅度开始减小了,已经不再同横梁一样高了。又过了几秒钟,它完全停了下来。事实上,这秋千始终挂在那里,没有动过,而是这间屋子在一种非常简单的机件帮助下,绕着水平轴在游客周围转动着。屋子里的各种家具,都是固定在地板上或墙壁上的。那个罩着大灯罩的电灯看来好像很容易跌倒,其实也是焊在桌子上的。管理秋千的工作人员好像曾经轻轻地推动过秋千,使它荡起来,而实际上是屋子轻轻地摆动了一下,他只是做一个推

12、的样子。 所有一切都促成大家的错觉。应用: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效果: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人坐在千秋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请说出理由。”然后学生展有开了积极的辩论,有的学生说:人坐在秋千上是静止的,因为秋千上的栋梁是一直没有动;有的学生说:人的座位虽然不动,但它的房顶在慢慢地转动,此时以转动的房顶为参照物,坐位的位置相对改变了,所以人是运动的;有的学生说:人以座位为参照物位置始终没有改变,人是静止的,人以房顶为照物位置改变了,人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秋千上的人既是运动的也是静止的。正是“魔术秋千”神奇的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撑

13、握知识自然水到渠成。故事四:小沈括的执着小时候的沈括在背诗,当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沉括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应用:九年级物理

14、磁偏角过程:学生听完故事,教师及时提出疑问:你知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还有两句是什么?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你知道它里面写了些什么吗?请你在课后查阅。效果:纵观八、九级的物理知识中几乎都是外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能提级的中国科学家实在是缪缪无几,在这种知识环境中要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在有点困难。一首优美的唐诗,使朴实的自然学科教学如临仙境;执着的沈括又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满腔热情。在教学中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成果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实现强国的梦想,建立

15、起强烈的爱国情怀。不同的物理小故事含着不同的意义,对学生的启示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小故事的特点,结合传授知识的差异和目的,适时地选择运用,才能做到娱乐、教育相得益彰。物理小故事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若在运用小故事中能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地演绎小故事,其教学效果必然更佳。故教学方法无固定章法,只要能达到教书育人,就是好的教学方法。物理小故事由于它寓意深刻、短小精致,乐人喜爱,已经成为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物理学的历史虽然短小,但物理学的发展飞速,使它博大精深,涌现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科学家们奋斗的事迹和当中相关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探索科学前赴后继,成为人类宝贵的才富。如何利用这些财富正是我们教者需要不断努力去探索的。参考文献: 1 物理新课程标准2网络物理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