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796728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五年级上第四单元韵味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北师大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语句优美,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给人韵律美。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设计理念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

2、。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学情分析本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较强,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但有感情的读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本文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从而体味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与精美。教学目标1独立识、写字8个,读准字音,记熟字形,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3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感受语言美,结构美,画面美。4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

3、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追寻美同学们,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一年四季变化无常,花草树木荣衰更替,这是形形色色的人间万象,多么神奇。同学们,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谈谈你们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你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和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喜欢这篇散文。(板书课题)。谁有张晓风的资料,把预习搜集到的资

4、料告诉大家,谁先来。(张晓风就是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女作家。【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联系实际,贴近文本,激发兴趣,为下文学习打基础。】二、检查预习,释疑美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如:遂、炫。说说识字方法,如“撤”换部首。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交流质疑。师引导生针对题目、词、句和内容进行质疑。字词生生互动解决。难理解的句子、内容可留到后面解决。素馨:别名大花茉莉。 宁静淡远:(环境、心情)安静,不追求名利。迭代:替换、取代 摇曳:摇荡炫耀:夸耀【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能够让学生自主的朗读课文,主动地理解课文,学会认字的方法,理解词语

5、的方法。】三、初读课文,感知美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2、朗读后思考:(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书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不同的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读文,首先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每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四、再读课文,感悟美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悟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试着读出喜欢的心情。(1)学生自己感悟

6、,自己练读。(2)喜欢相同部分的同学自由组合,共同探讨对相应部分的个人理解。一起练读,互相指正,互相学习。(3)全班交流2、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1)老师领读。(2)男女生对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生自由有感情练读,初步感悟作者对所爱景物表达出的独特感受。】五、课堂小结,提炼美作者按顺序写自己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归纳课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六、布置作业,酝酿美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课文生字词。【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读课文时,酝酿美,得到美的享受,为升华理解

7、做好准备。字词的过关,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为能正确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唤醒美通过读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抓住作者的情感,简单而明确的进入对课文的品读,不拖泥带水。】二、精品课文,体悟美读品自然美(1)学生汇报16段:品读1-4段,引导学生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师: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会如约而至,来到人间与我们相会,她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我们的作者在感受着四季的同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独特,让人越读越爱读指名读文,评价。师作进一步引导:听着大家诗一般的朗读,我仿佛乘着理想

8、的航船行驶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么舒畅,感觉那么优美。生闭眼,师领读这一部分,将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感受内化到学生心里。生读。师小结:作者笔下的四季是多么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读一读(第5-6自然段)。读品生活美(2)学生汇报第7-8自然段:师: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就能使寒冷的早晨变得温暖,看来,我生活的这个社会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关爱。生感情读第7自然段。师:除了这里能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还有些段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真情、亲情。找出来自由读。有感情自由练读第8自然段。(3)重点体会第9-11自然段:出示第九自然段,从这段话中能体

9、会出什么?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生读,小组交流,汇报师:字里行间都透射着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还有哪个自然段也体现了这种情感,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此段(第10自然段)。(4)师:省略号一般都在一句话后出现,省略相关内容,但这篇文章中的省略号却另起一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组交流、汇报。师小结并做进一步引导:对,省略号省去了很多社会与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里,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洋溢着和谐与美丽,作者把自己对我们这个

10、社会的独特情感深切地体现在了“我喜欢”中,并且是深深的喜欢。(5)读好最后一段话(第12自然段),体会“深深、喜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抓住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三、读中入景,情文美1自由练习读文。2学生展示朗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3师读其中一部分,激发更多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4鼓励学生加动作读文,抒发情感。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让学生在充分感情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再次深层次的体验作者对自然景物、事物的独特感悟,并在读中

11、,将作者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内化至学生心里。四、仿写课文,升华美出示课件:请用“我喜欢 ,因为 。”说句子。师:同学们,作者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着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欢”也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请大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你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设计意图: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五 全文总结,延伸美1、师总结:对生活充满着一份欣赏与期待,对共存与一方天地里

12、的万物,时时报以微笑和真诚,不经意间,你就会受到生活的丰富馈赠。热爱生活吧!2、引导生积累好词佳句。3、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将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抄录下来。板书设计:我喜欢自然四季不同的景物:冬-阳光 春-嫩芽 夏-晚星 秋-芒草 梦境 小花我喜欢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社会生活(问候、亲情、智慧、友情)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整堂课极大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与作者、作品、教师产生共鸣,特别是教师的过渡语,激励全体学生在朗读

13、时努力投入感情,并且都能发挥特长,以优美大方的动作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投入的表现感染着教室的每一个人。总评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