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79603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 * 县 2016 年 群 众 安 全 感 满 意 度 调 查 的 通 知 ( 牟 综 治 办 联 发 20162 号)文件精神,客观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 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找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 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县 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县综治办配合县统计局对全县 2016 年度的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对平安创建的满意度等进行 了全面的调查。本次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全县 7个乡镇,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 700 户家庭,成功访问了 700名符合抽样要求的 16

2、岁及以上人口的城乡居民。分别就 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 素、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等 18 个问题展开访谈和问卷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和基本成效(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特征1、性别比例。70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13 人,占 59%;女性 287 人、占 41%。2、年龄结构。本次调查以 16 岁及以上人口为对象。在 被调查者中,年龄18 岁以下的 44人,占%;1828 岁的86 人,占%;2939 岁的 233 人,占%;4049 岁的 184 人, 占%;5059 岁的 98 人,占 14%;60 岁以上的 55 人,占%

3、。 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家庭生活主体的中青壮年人所占比重为被调查者总体的 95%,他们对社会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对社会安全的真实感受, 体现了民情民意。3、文化程度。文盲 4 人,占%;小学文化 81 人,占%; 初中文化 308 人,占44%;高中文化149 人,占%;大专及大 学以上文化程度 158 人,占%。4、职业分布。公务员 34 人,占%;文教科卫体人员 55 人,占%;工人、职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 31 人,占%; 个体工商业者 170 人,占%;无业失业、其它人员 3 人,占%; 在校学生 65 人,占%;务农工经商农民 342 人,占%。被调

4、 查对象涵盖了*县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具有较强的 代表性。(二)社会公众对当前我县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积极开展创 建“平安县城”活动,加大了严打整治工作力度,加强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使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得到 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调查表明,在回答问题“在目前的 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时,有%回答“安全,有%回 答:“基本安全”。以上数据表明,有 %的公众认为社会、 工作、居住、出行等方面具有安全感。但是仍有 %的群众反 映“不安全”, %的群众在回答“今年以来,您或您的家人 (包括家庭财产)是否遭受过不法侵害时,选择了“遭受

5、过”。(三)群众对目前居住地治安状况和一年前的比较评价 调查表明,98%的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持肯定态度。 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好”和“一般”的被调查群 众所占比例分别为%和%,认为“较差”的仅为 2%。群众对居 住地治安状况好转的评价与对治安环境的总体“安全感” 基本一致。(四)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原因及公众关注的社会问 题1、交通事故居首位。通过近年来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 罪活动,我县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刑事犯罪已不再是影响群 众安全感的首要原因。2016 年度影响我县群众安全感的主要 原因依是:交通事故占 %,共秩序混乱占%,刑事犯罪占%, 盗窃占%,飚车占%,火灾占%,抢劫占%

6、。2、社会治安仍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以 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社会治安、腐败现象、环境污染、 社会保障、教育问题、失业下岗、两极分化、住房问题、其 他问题等九个方面为重点,按居民关心程度及选择比例的顺 序,当前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社会治安问题占 %; 交通秩序占%;腐败问题占%;教育问题占%;环境污染问题 占%;社会保障问题占%;住房问题占%;两极分化问题占 9%; 失业下岗问题占%;其他问题占%(主要是行骗、假冒伪劣) 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居民较关心“失业下岗”、“社会 保障”问题;农村居民较关心“教育问题”和“环境污染” 问题。男性居民较关心“腐败问题”;女性居民较关心

7、“失 业下岗问题”。3、末成年人犯罪在目前社会治安中问题最为突出。“两 抢”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在调查的八项违法犯 罪活动中,根据群众的选择意向分析,突出的问题依次是: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入室盗窃、制假贩假、外来人员违法犯 罪、抢劫、吸毒贩毒、制黄贩黄、其它(主要是网络诈骗) 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居民认为抢劫抢夺问题最为突出, 农村居民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和制假贩假问题最为 突出。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抢劫抢夺问题突出。 且女性作为弱者,持此观点的比例高出男性 3个百分点。4、公共场所(商场、农贸市场)、车站、主要街道或道 路、企业(工厂、矿山)周边等的治安秩序欠佳。有

8、%的被 调查者认为公共场所(商场、农贸市场)、车站、主要街道 或道路、企业(工厂、矿山)周边等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差, 其余认为“好”,“一般”和“不了解”的分别占%,%,和% 这说明我县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对此类地区治安秩序的综 合治理,让更多的群众有一个更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5、维护居民安全感仍存在薄弱环节。根据调查,%的居 民反映住地没有治安岗亭(警务站)或门卫室, %的居民反 映住地没有治安巡逻队(包括专职、业余等)。这说明居民 居住环境治安仍需加强。(五)公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调查表明,群众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工作是较满意的, 特别群众对公安机关(派出所)的工作满意度达到 % 。

9、从群众对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评价结果看,选择打 击“不太有力”和“不力”的占 %,认为政法机关打击违法 犯罪“有力的只占%,说明群众普遍希望继续推进“严打” 整治斗争。二、总体评价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公众对我县社会治安总体评价的满 意程度达到了%。调查表明,当前社会公众认为存在的突出 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问题是。依次是社会治 安、环境污染、教育、腐败现象、失业下岗、社会保障、两 极分化和住房问题;二是社会治安问题。依次是抢劫抢夺、 入室盗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吸毒贩 毒、制假贩假、流氓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和制黄贩黄。三、增强群众安全感应采取的措施(

10、一)重视发挥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在维护社 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具用维护社区治安秩序、 调处邻里关系、化解家庭及人际矛盾的作用和功能。在今天 的社会生活中,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的重要性日益 突显。调查表明: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在群众心目 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或您的家人遇到 矛盾纠纷时,您首先找哪个组织解决”问题时,有 81%的被 调查者选择了“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显示,还有两成多的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高,缺乏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勇气。被调查者在回答 “您或您的家人遭

11、到不法侵害后是否向公安机关报警”,有 77%的群众会“报案”有 23%的群众选择“未报案”。(三)更加关注社会公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2016 年,我县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和改 善。但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调查表明,增强 安全感,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根据被调查居民的看法和 意向,选择的结果及人数比例依次为:加强青少年教育、加 强巡逻、公正执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鼓励见义勇为、增 加街面警力、提高警察素质、迅速破案、改善警民关系,可 见,增强群众安全感应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 断提高政法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12、综上所述,通过近年来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推 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平安创建工作,我县治安状 况得到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但当前侵犯公民 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不断增多,社会治安状况离 公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应重视并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一是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委政 法委、省综治委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的 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平安县”创建工作;二是要进一步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打抢劫、抢夺、盗 窃等多发性犯罪和爆炸、杀人、投毒、绑架等严重刑事犯罪 活动。继续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深入开展 重点整治和专项整治;三是要加强基层安全创建工作。抓好 警民联防、群防群治,建立起全方位的“打防控”一体化的 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体系。加大治安巡逻力度,提高政法队 伍素质,公正执法,高效履职;四是要继续做好服刑,在教 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加强预防青少年违 法犯罪工作,把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作为重点,在社区 认真开展帮教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