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技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790747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栽培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棉花栽培技术棉花有哪几个基本生育进程、 棉花的基本生育进程是: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 棉铃成熟吐絮期。播种出苗期:一般 7天10天左右;苗期: 一般 30 天左右。蕾期:一般 30 天左右。花铃期:一般陆地棉 50 天60 天左右播种出苗期、为了确保一播全苗,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做扎 实有效,1、检种 2、整地的质量 3、捡拾杂草,清除废膜 4、 苗期是指种子出芽出苗 (大体以 50%的苗子叶平展时为准 ) 后到 开始现蕾。出苗后子叶和幼茎逐渐长大,两片子叶中间的顶芽不断 向上生长和分化形成茎、真叶和腋芽。13 片真叶时,子叶的同化物 质运送到根部较多,同时也运送到生长点和幼叶。3

2、 片真叶以后,一 般气温较高,幼茎发育粗壮,开始木质化,真叶数增多,合成能力 增加,在苗期,特别是在3 片真叶以前,保护叶片 (包括子叶和真叶) 不受损害对促进棉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棉苗 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第一片真叶出现后,一般每隔 26 天即可出现一片真叶,温度高则间隔时间短,反之则长。光照不足, 温度偏低,会使苗弱而生育推迟。棉花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称为蕾期。一般陆地棉中熟品种蕾期约 2530 天。现蕾后棉花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但仍以 营养生长为主。这时茎枝迅速增长,叶面积扩大,根系继续发展, 叶片的同化作用和根系的吸收能力也都强。这个时期主茎生

3、长也逐 渐加快,盛蕾至初花期是棉花一生中的生长高峰,但如肥水过多, 主茎增长过快,则会出现疯长。棉花现蕾的最适温度为25C30C。 蕾期管理应以肥水为中心,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的技术措施。水肥 条件好的棉田。应以控为主,控中有促。在瘦薄旱地则以促为主,一促到底。棉花从开花到棉铃吐絮的时期称为花铃期,历时约 4550 天。花铃 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约经历15 天,此时营养生长与 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最快的时期。进入盛花结铃期, 棉株营养生长逐渐转慢,生殖生长占优势,营养物质的分配转向以 供应棉铃发育为主,这个时期主茎日增长量下降,现蕾速度也明显 减慢,转向以增铃为主。在花铃

4、期棉株对温、光、肥、水、气的要求都比较高,温度以25C 30C为适宜,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对水肥的需要量大,还要求土壤 有良好的通气性。花铃期的棉田管理,仍应以肥水为中心,辅以中 耕培土、整枝和使用生长调节剂等。从棉铃开始吐絮到基本成熟吐絮完毕,即为棉铃成熟吐絮期。此时, 棉花生长逐渐停止,对肥水需求明显减少。在充足的光照、适当的 温度和较低的湿度情况下,大量棉铃经历体积增大、内部充实而达 到脱水,成熟吐絮的过程,与此同时棉铃的纤维也逐步发育为成熟 纤维。这期间的田间管理主要是促进棉株的成熟吐絮,辅以摘除一)棉花植物学特性棉花是圆锥根系,主根可入土 2m以上,侧根伸长可超过70cm,膜 下滴灌棉

5、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主要集中在0-20cm耕层内。 棉花的茎由主茎和分枝组成,茎色下红上绿,株高的增长速度、节 间长短、红绿茎比例都是看苗诊断的重要指标。分枝有叶枝和果枝 组成,零式、 I 式果枝有利于密植。 (1) 零式果枝型:果枝不伸长, 无果节,棉铃直接着生于主茎叶腋向。这种零式果枝型的品种群众 称之为“猴爬秆”、 “霸王鞭”。(2) 一式果枝型:只有一个果节,节间很短,棉铃常从生于果枝顶端。 以上两种都属于有限果枝型。(3) 二式果枝型:具有多节的果枝,并且可能不断延伸增节,又称无 限果枝型。此种果枝型的棉花株型,又可根据节间的长短进一步划 分为紧凑型 (果枝节间长度 3 厘米5 厘米

6、)、较紧凑型 (节间长度 5 厘米10厘米)、较松散型 (节间长度 10厘米15厘米) 和松散型 (节 间长度15 厘米以上)。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陆地棉品种大都属于较紧凑 型和较松散型。有些长果枝的海岛棉品种属松散型。 棉花的株型是根据其果枝和叶枝的分布情况以及果枝的长短而形成 的。一般分为小种株型,即塔型 (下部较大而上部较少)、倒塔型 (下 部较小而上部略大)、筒型 (上下部大体一致) 和丛生型 (下部很大而 上部很小)。多数陆地棉品种的株型是塔型。试验表明,棉型与结铃 率关系密切,果枝角度、植株纵横比值 (植株纵向高度和横向宽度的 比值) 与结铃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果枝角度越小,或植株纵横

7、比值 越大,一般结铃率越高。产株型是指茎粗壮、节间较短,果枝与主 茎角度较小,果枝较短,株高适中。(二)棉花生育特性 正确了解和掌握棉花特征,并应用于棉花栽培实践中,有利于夺得 高产优质1、喜温好光:棉花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气温是25-30C, 般在15C 以上才能正常生长,但气温在35C以上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都不 利。棉花怕霜冻,幼苗零下2-3 C即会受冻死亡。棉籽萌动和发芽期 间,如土壤温度低于10-12C,连续三天以上,容易遭受冻害,这是 造成棉花烂种的主要原因之一。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中需要较多 的积温。棉子发芽的最低临界温度是10.5 C12.0 C,最适温度是28 C 30C,春季播

8、种的适宜地温要求距地表5厘米处稳定在14C以上。 苗期温度高,有利于花芽分化,以20C25C最适宜。现蕾需要20C 以上,最适温度是25 C以上。开花结铃和吐絮成熟期间均需要25 C 以上的较高温度。在20C30C范围内,温度越高,棉铃发育成熟也 越快,棉铃也越大。如气温过高(在35C以上),会抑制正常的生 理活动,同时高温引起花粉败育,失去受精能力,当温度低于21C 时,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糖不能转化,纤维素的淀积就会受阻,纤 维发育不良。如低于15C,纤维素的转化淀积就会停止,纤维停止 发育,所以,花铃后期降温快,会造成棉铃与纤维发育不良,棉铃 小而衣分低。2、无限生长与株型可朔性大:棉花原

9、为多年生植物,有无限生长 习性。但在不同条件下,其株型变化很大,因而在生产实践中能运 用水肥、密度、整枝节施用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株型,合理地的调整 群体结构。滴灌栽培技术体系,成功地使棉花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3、再生能力强:棉花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具有一定的抗灾能力,棉 株相对较小的时候再生能力愈强,因而加强受灾棉田的管理,仍可 获得一定的产量。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棉花一般现蕾即进入了营养 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直到吐絮,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如偏于营养生长,则会造成 “高、大、空”,如偏于生殖生长,则植 株生长过弱,表现早衰,产量不高。所以在栽培技术上,应注重协 调两者的关系(

10、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水分 棉花需水量因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棉花各生育时期的 耗水,一般随气温的升降、叶面积系数的消长而有很大差异。棉花 苗期需水量较少,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 12%,适宜的土壤水分含 量约占田间量大持水量的 60%70%。蕾期需水量逐渐增多,约占总 耗水量的 15%,适宜的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这 个时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干旱不利于棉株生长发育,水多又易造成 疯长。花铃期是棉花一年中耗水量最多的时期,约占总耗水量的 70%80%,此时受旱容易增加蕾铃脱落,而且铃轻、衣分低。吐絮期需水量逐渐减少,约占总耗水量的 27%,适宜的土壤水分是田间 最大持水量的 5

11、5%70%。此时水分过少会影响铃重和引起早衰,水 分过多又易贪青晚熟。因此,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应根据天气、 土壤和棉株生育状况,适时适量灌溉,实现稳健生长和增铃增重, 达到早熟丰收。2、土壤及营养 培肥地力是棉花高产的基础,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 合使用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棉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能 力进行配方施肥的生产单位,按土壤实际的养分状况合理确定化肥 的投入量。若未能推行配方施肥的,中等肥力的棉田要实现 100120Kg /667m2皮棉,一般施入化肥量:氮(N) 1215Kg,磷(P2O5)45Kg,钾(K2O)810Kg。氮、磷、钾之比约为 1:0.3:0.6。棉花的需肥规律和

12、需肥量是苗期和吐絮期少,花铃期需肥多,因 此随水施肥应遵循“苗肥早施,蕾肥稳施,花铃肥重施,后期补施” 的原则。施肥方法应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坚持一水一肥, 进行全程施肥。将肥料施在根系最密集的1040厘米的根层内。 全生育期施肥量应控制施纯氮2030公斤/亩。将全部养分50% 的量应在见花开始及其以后的一个月内全部施入。每次施用纯氮大 约 23 公斤/亩,盛铃期以后施肥量逐渐减少,直至八月下旬停止 结束。二、高产技术要点1、品种要求 株型紧凑、果枝较短,着生角度较小,叶片小且上举, 生长发育稳健,同时优质、高产、抗病。2、合理的种植密度及配套种植方式3、化学调控 通过水控、肥控、化控和打

13、顶等综合措施的运用,将 株高限制在要求的合理范围内。棉花全生育期化控一般要求控56 次。化控的原则是:时间决定节位,用量决定强度。亩用量(克) 可采用“株高法”或“叶龄法”进行计算。株高法二株高(厘米)一10,即10厘米高用1克,20厘米高用2克。叶龄法二叶龄一2,即2 叶龄用1克,六叶龄用3克。从苗出齐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化控,亩 用缩节胺 0.5-1 克。此时化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果枝高度,而且可 以降低始果枝节位。最后一次化控在打顶后,待顶部果枝伸展到 510 厘米时进行,早衰至正常长相的,亩用缩节胺6-8 克;正常至旺长 长相的,还要进行二次化控,第一次时间同前,亩用缩节胺 6-8 克; 间

14、隔一周后进行二次化控,用量同第一次。4、适时打顶 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根据新疆等地的 经验,在现有打顶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一周左右更好,以减少养分等无 效浪费,争取更高的产量。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一般棉田在 7 月上 旬至 9 月初,花铃期棉花生育仍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但逐 渐由营养生长优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此期的主攻方向是增结三桃。 其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 2 个 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 1015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 土壤墒情差,花铃肥应早施、重施、水施。做到 “花施铃

15、用 ”。为防止早 衰、争结秋桃,增加铃重,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于 7 月下旬至 8 月 初,亩施标氮 5 千克左右,棉花后期因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 喷肥,喷 23 次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2、适时精细整枝。一般田块于 7 月初打顶,控制顶端优势,避免出 现无效果枝,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长的需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促进早熟。打顶应摘除 1 叶 1 顶,对于后期 长势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无效花蕾较多时,可采用人工摘边 心摘除晚蕾、及时打花叶、剪空枝、抹赘芽。3、合理实行化控。在花铃期喷施 12次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

16、分配,增强光合能力,简化后期整枝,防止贪青晚熟作物缺氮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作物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子发黄。这种症状先从老叶开始 然后逐渐向上扩展,造成正常的早熟,产量降低。作物缺磷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作物缺磷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子为暗绿色或灰绿色,缺磷严 重时叶小,变成紫红色斑点或条纹,晚熟,籽粒不饱满。作物缺钾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答:作物缺钾时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但在叶脉两侧和中 部仍保持绿色,逐渐干枯死亡,茎杆细小柔弱易感染病虫害或倒伏。 棉花为什么会出现早衰、怎样防止早衰 一般情况下,棉株进入花铃期后,由于根系吸收能力转弱,不能供应较 多的肥水,逐步限制了棉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但是当棉株进入盛花 期,生长中心转向生殖器官时,如果肥水不足,棉株营养不良,蕾铃又 同营养器官争夺叶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