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784187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论文:两大法系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进而剖析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以及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公司治理;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一元制;二元制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治理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学者们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分类。常见的分类主要有:根据国家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英美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市场导向模式、银行导向模式和转轨经济模式;根据监督形式的不同把公司治理类型分为外部型控制模式、内部型控制模式和家族型控制模式等。事实证

2、明,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难以分出孰优孰劣。英美模式既有20世纪60年代,也有70年代的危机,尤其是2001年以来爆发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施乐公司等一系列大型公司丑闻,更是让人们对其公司治理效率失去信心;日德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后曾一度呈现出相当稳定的态势,但80年代后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却给其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这些破具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而且有利于我国公司治理顺应国际潮流。但是,我们很难对现存的每一种公司治理模式都进行研究,这里仅以英美、大陆模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公司治理

3、结构与机制建设状况。公司治理模式包括外部治理模式和内部治理模式,内外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一、大陆法系的公司治理模式(一)“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外部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以日本和德国为典型代表。在日本、德国,公司融资是以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形式,大力鼓励发展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内部成员通过交叉持股和环状持股形成紧密的联系。法人之间相互持股是德日两国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两国的法律对法人相互持股都没有限制性规定,从法律层面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德日两国的银行与本国公司的关系十分紧密,公司对银行依赖性较大,德国则是全能银行的典型代表,德国银行持有的股份比例一般占一家公司股份总额的1

4、0%以下。另外,德国银行还进行间接持股,即兼作个人股东持股的保管人,从而获得大量的委托投票权,代表户主行使股票的投票权。相比之下,日本的公司,法人相互持股的现象更加普遍。日本实行的是主银行制,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所谓主银行,就是某公司接受贷款中居于首位并承担公司主要监督责任的银行。有关数据显示,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中,主银行既是公司最大债权人又是最大股东的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7%。德日两国的外部治理之所以采用“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模式,不仅由于深受其法律制度、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公司治理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外部模式突出体现了债权人银行这一利益相关者的至关重要的主体地位

5、,是“相关者利益至上”理念的深刻体现,这也是德日两国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职工和雇员利益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德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很少看到他们国家有工人罢工的消息,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假如罢工频发的国家加以借鉴重视职工和雇员这种理念的话,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避免罢工现象的发生(二)“二元制”内部治理模式.这种模式首创于德国,后来为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所效仿,并成为与英美法系国家“一元制”相并存的影响较大的模式之一。德日两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1、“二元制”内部治理模式的含义。这种模式的公司实行决策与监督两权分离,决策权归董事会,另设有监事会,用来监督董事会的决策行为和经理层的

6、管理活动。这不仅遵循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也体现了公司内部权力的分工与制衡,我国公司就采取了这种内部治理模式,两权分离,相互制约。2、德日“二元制”内部治理模式之特征。德日两国在对公司实行“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外部治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公司的内部治理,并且以内部治理为重点,将外部治理渗透到内部治理之中。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实行“二元制”治理模式。具体分析,“二元制”内部治理模式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内设专门的监督机构监事会来制约董事会与管理层,这是区别于英美公司“一元制”内部治理模式最突出的特征。其二,重视雇员与职工的作用,大力推行职工持股、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这是德日公司

7、遵循“相关者利益至上”理念的体现。其三,银行在作为债权人进行外部治理的同时又作为公司内部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以这种内部治理方式制约董事会和管理层。这一特点是由德日两国“债权加银行控制主导型”外部治理模式决定的,债权人银行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处于重要的治理主体地位。二、英美法系的公司治理模式(一)“股权加市场控制主导型”外部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英国为典型代表,其理论基础是“金融模式论”或称“金融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股东拥有公司的发言权,公司应按股东的意志进行管理。公司的价值可以在金融市场得到表现,或者说最大化股票的价值即等同于最大化公司财富创造。这种治理模式把公司的控制权

8、赋予公司的所有者股东,让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以此对业绩不良的经营者敲响警钟,鼓励业绩良好的经营者再创佳绩。因为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落就是公司经营状况的一把晴雨伞。(二)“一元制”内部治理模式。英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构成的。与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同,英美公司中没有设立监事会,其内部治理模式为典型的“一元制”模式。英美公司尽管没有设有监事会,但并意味着它没有监督机制。事实上,英美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的思路设计的,只是在具体机构设置上没有采取德日等国的三权分立模式,而是通过引入外部董事来行使监督职能。外部

9、董事不仅不在公司中任职,一般情况下也不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只是通过参加公司董事会例会来实施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这就保证了外部董区别于内部董事所具有的外部性、独立性和兼职性三个主要特征。三、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一)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伴而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承包责任制、利改税以及股份制改造等阶段。1993年11月,国家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并在同年12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司法,使公司作为企业的基本形式固定下来。公司化改造使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到1998年底,上海和

10、深圳市场已经有851家上市公司。2005年10月,根据我国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公司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虽然修改后的公司法条文减少了,但内容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例如增加了“一人公司”的规定,将国有独资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加以规定,加强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倾向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修改后的公司法为我国的公司治理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垄断产业的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方面,部分垄断产业逐渐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垄断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最后,部分垄断产业积极探索整体上市。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规范,进入垄断

11、产业的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民营资本大多采取多个民营企业联合的形式进入,由于股东数量较多,同时作为股东的民营企业本身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与缺陷,另外在经营过程中,有些民营企业的股东存在转移公司资产,掏空公司财富的恶性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司有效运营的基础。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家族企业中尤为明显。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折射出我国现有公司治理模式的不完善,仍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纵使我们无法对每一种独特的公司类型做出相对应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无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我们可以针对现存的两大公司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解决公司治理方面问题的方法。结束语: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借鉴吸收了英美法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规定了独立董事,虽然表面看来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相同,存在重复设置的情况,但也无疑也说明了对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的重视和面对,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趋同的国际趋势:各国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通过引进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不断完善自我。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作者单位:1 甘功仁,史树林.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