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06兰亭论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78416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2006兰亭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2006兰亭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2006兰亭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2006兰亭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2006兰亭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2006兰亭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2006兰亭论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评“2006兰亭论坛”有关问题邱振中教授主编的当代书法创作:理想与批评,使我们有机 会了解“2006兰亭论坛”。这本小书是邱振中与20位当代书法家在 “2006兰亭论坛”上的发言实录,其中也附录了本次论坛展出的与 会书家们的作品。这次兰亭论坛只有两天时间,邱振中先生结合点评 书家们的作品,就当代书法创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人认为, 这次论坛提出的问题颇具前瞻性和针对性,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 的探讨。1、关于当代书法的判断: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书法,它正朝以 下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传统风格书法创作在杰作林立的书法史中艰 难地寻找自己深入的道路;现代风格书法创作努力扩展含义的深度与 题材的

2、丰富性,寻求原创性的起点;同时,书法中观念和图形的积存, 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一份无可替代的资源,据此而创作的优秀作 品,成为当代艺术的收获。这是三个文化意义所要求的才能构成各不 相同的方向,但它们都发端于中国书法的伟大传统。(摘自兰亭宣言)点评: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书法应为“作为艺术的中国当代书 法。不能用当代艺术定义中国书法。所提出的三个发展方向,传统 风格书法、现代风格书法,而“书法中观念和图形的积存”不知是什 么意思?它是传统风格、现代风格书法以外的另一种发展方向吗?2、书法创作有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这是我们在兰亭论坛 的讨论中反复提到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些年我逐渐形成了 一

3、个思想。当别人问我,一件什么样的传统风格的书法作品是好作 品?我说,它必须同时具备两点。第一点,它能让我们感觉到传统中 那种核心的东西;第二,它同时必须让我们感觉到传统中所没有的东 西。如果缺了任何一点,它都不可能成为优秀之作。用这个标准来审 视我们所有的创作,说实话,能够留下来的作品恐怕没有几件。(邱 振中语)点评:这个提法基本是精当的。书法应该有传统的东西,同时又 应该有时代感,即传统中所没有的东西。邱教授这里所讲的是评价传 统风格书法作品的标准,显然不包括现代风格和“书法中观念和图形 的积存”者类(笑)。3、当代书法家的分类原则。我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书法家分为 三类。第一类,在书法史上已

4、经做出了贡献的书法家。这种判断不容 易做出,要有时间的检验,因此,他们基本上属于已经去世的前辈书 家。这里又有两种情况:有的人只是在风格上有所创造,如于右任的 行书;有的是在构成基础上有所贡献,如林散之的笔法,他在这样一 个几乎任何方法都已被尝试过的领域,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后者对 于书法史无疑更为重要。第二类,有希望进入书法史者。由于当代人 都处在过程中,判断只能根据现在的状况来做出,不是说没能进入这 一序列的人没有希望,只是说他在作品中还没有表现出改变、丰富历 史的苗头,是不是有这种潜能,还无法判断。第三类,对当代创作有 推进作用者。对于他们的作品,还无法说到书法史的意义,但它们是 当代创

5、作通向更高水准的重要阶段。点评:教授的分类原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书法史是后人写的, 对当代书法家,谁有希望进入书法史,是很难说的。就中国书法史而 言,书法家堪称汗牛充栋,但就其对中国书法的推进和影响,那差距 可就大了。像钟张二王颜柳苏米者流,不仅影响其当代,而且对后世 有长久的影响。而有这种长久影响的,就屈指可数了。而且教授“我 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书法家分为三类。”的说法就有点问题了,因为 教授所说的第一类,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书法家呀!看了邱教授论坛 上几个地方的发言,好像教授自己有一把尺子,即有无“书法史意义”, 其实,这个标准是大大地唯心,对于此,只能让历史说话。4、当代中国书法的批评。中

6、国当代的书法批评都是印象式的、 随意的,没有经过严格的理性梳理和严肃的内在解剖,名家的言论往 往代替批评家的发言,批评家的言论反而成了多余。很大程度上是人 们习惯了这种印象式的以说表扬话为主的应景评价,是借名人的话长 自己脸的市场行为。当代中国书法批评的缺失是当代书法权贵们肆意 压制、混用权力的结果,也是当代中国书法批评家们趋利避害的结果, 更是一部分书法批评家失望而放弃的结果,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当代 中国书法创作的迷离、落后和“不在行”,使各类书法外行乘虚而入, 打着各种幌子在书法领域指点江山,将混乱的书坛搅得更加扑朔迷离。我们每天所见的书法大小报纸和杂志,以至网络上所见,很大部 分都是满纸

7、荒唐言,像梦呓一样滑稽,肆意妄言,这就是当代中国书 坛的最大流行之一,权力代替批评,个性让位于利益。(魏翰邦语)点评:中国书法批评家只能和书法家同步成长。魏所指中国书法 批评的缺失:“权贵的压制”、“批评家趋利避害”者云,不是问题 的要害。所谓“权贵们压制”在当代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新中国五 十多年来,除毛泽东堪称书法家外,其余领袖人物几乎不过问书法。 因此在当代是没有像唐太宗喜大王、元帝宠赵、清康熙帝爱董这类情 形的。“当今中国书法发展的危险不在于书法本身,而在于书法研究 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盲动。这主要表现在对书法概念的认知、书 法评批标准、书史研究、发展方向以及方法论诸方面的模糊和混乱

8、, 由理论的缺失直接导致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创作主体和服务方 向上的迷茫。”(本人也谈书法的危险)作为当代书法批评,如 果没有一个公认的书法批评理论和评价标准,书法批评只能是苍白 的。在兰亭论坛诸篇文章中,“魏翰邦对话”和“邱振中致魏翰邦”还是相 当精彩的!所谓精彩,魏翰邦对话观点鲜明,言辞激烈;而邱振中棉中 裹铁,以守为攻。魏翰邦何须人也,(百度知道)魏翰邦是土生土长在 甘肃、名声叫响全国的青年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1967年生,他是凭着 自己在书法实践上的鲜明个性和书法评论上的精警深刻,被全国书坛所 瞩目的。魏翰邦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省青年书协副主席。而邱振中者,1947年生于江西南昌,19

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依次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美院、日本奈良教育大学、中央美院执教, 现为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中央美院教授。其代表著作有书法的形态与 阐释、中国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书法美学引论等。他先后 在中国美术馆、瑞士日内瓦、日本奈良、美国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 书法艺术展览。论年龄,这是一位长者与一位年轻人的交谈;论身份, 这是一位权威学者和一个后起之秀的对话。因此,这个,对话”是十分引 人思考的。5、关于艺术有没有自身发展的轨道。“什么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轨 道?艺术的历史只是一种存在,不存在所谓的轨道,只有写下 来的、变成观念的艺术史中才有轨道之说,但每一位撰写者

10、都 有自己所归纳的轨道。”。“每一时代都有一种新的对传统的 认识,坦率地说,真正能代表我们时代认识的书法史还在孕育中。 就是说,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轨道的陈述,都不足以作为我们 信任历史的依据。”(邱振中语)点评:魏翰邦先生讲的“轨道”可能还有其它含义,但本人认为,“轨 道”即是规律,是法则,是“道”,书法同其它艺术甚至所有事物一样, 是应该有其自身发展的轨道或规律的。艺术史是对某一艺术门类群体发 展规律的时间轨道的记述,它确实具有邱教授所说的“每一位撰写者 都有自己所归纳的轨道,。”但艺术发展的轨道不能同艺术史混 为一潭,正像历史只能记述历史发展的现象一样,真正能揭示历史发展之规律的应该是哲学

11、。邱教授所说的“真正能代表我们这 个时代认识的书法史还在孕育中”的话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 一位为中国书法勤劳耕耘的学者的宏愿:重写书法史。但我认为, 书法史在人们的心目中,勿劳重写。当代学者的任务,是能否在 纷纭的历史史实中去提练规律,指导当代书法,而不是编写“一 部新的书法史,需要对每一个时代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品重新进 行选择和解说。”6、关于30年没能产生大家。30年对于艺术史来说只是一段不长 的时间,任何堪称“大家”者,都经过不止30年的准备。30年不 出“大家”,是一件正常的事情。30年的沉寂是一位杰出艺术家必 须付出的代价,30年的等待是一个社会必须付出的耐心和宽容。 如果一个社会

12、过于急迫地催促一位有希望的艺术家成为“大家”、 “大师”,会不会在他周围造成一种急功近利的氛围?(邱振中语)点评:不知道魏先生说中的“大家”、“大师”是什么标准?去年,启 功先生仙逝,书法界悲痛地送别这位“大师”。如果启功先生能称得上是 “大师”,那他不是这30年中出现的吗?邱教授的解说虽然有些许道理, 但仔细想来也是无奈。30年对于书法史来说是短暂的,但对于艺术人 生来说是漫长的,一个人的艺术年华能有几个30年啊! 一个时代应该 有一个时代的“大家”、“大师”,像“宋四家”明初的“三宋”,明末“四大 家”,清初的帖学“四大家”等等,都应该是在那个当代名世的。当代书 坛的确没有“大家”,这应该

13、引起思考,并对当代书法生态进行研究,要创造一种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6、关于书法创作之“创新气 书法中的“创新”大致有两种:一,在 传统的思路上做小小的推进;二,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的变革。 我觉得书法界还是有不少积极的探索者。第二类探索者往往对第 一类探索者不满,觉得他们保守,但这一类探索自有其重要意义, 而且进行这一类探索的作者需要做更长期、更细致的准备,鉴别 他们的成就也需要更多的耐心。“不敢轻言创新,不敢轻言个性”, 对于他们,也许要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邱持振中语)点评:是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邱教授把创新分为“小 小的推进”与“大的变革”两种。其实,此两种难道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吗”?本人以为,当代书法创新应该包括书法理论创新、书体创新、技 法创新若干层面。翻开书法史,给我们后人留下深刻影响的,正是在书 论、书体、技法诸方面有创新的。当代书界有一个大的误区是较普遍的 认为书法家只是书写艺术的创作者,重形式,轻内容,重作品,轻理论。 孙过庭的书艺可能比不上王羲之,但谁能否定书谱对中国书法的贡 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