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78377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阴淑梅 焦月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平王乡留通幼儿园 071700摘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明确指出:大班幼儿在活 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1】建构区域活动由于其在幼儿的日常活动的重要作 用,是展现儿童本性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研究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 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来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是合理而有益的 本研究首先采用观察法和文献法,整理出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 交往能力的现状。接着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关键词:农村大班幼儿 建构区域活动 合作交往能力正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2、指南社会领域明确指出:大班幼儿在活动时能 与同伴分工合作。建构区域活动由于其在幼儿的日常活动的重要作用,是展现儿 童本性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研究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 力的现状及原因,来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是合理而有益的。幼儿在搭建 时内容比较单一,每次只是围绕那么一两个主题,这说明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单 调,掌握的建构技能水平也不够高。虽然大班幼儿经常会表现出比较强的合作愿 望,在活动区我们也经常看到三三两两的合作画面,但只是表现出共同来做一件 事,不会去合理分工来共同完成游戏。再有教师对幼儿建构区域的指导有误差, 往往呈放任状态,认为应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没有合理的

3、引导,从而失去了 应有的教育意义。一、采用观察法和文献法,整理出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的合作交 往能力的现状。(一)观察法1观察的对象为了有效准确的研究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 特选取 230 名农村大班幼儿,男 125 人女 105 人,利用早晨和中午每天两次入园 的区域活动时间进行建构区域活动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为期半年。2观察结果综述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时和城市大班幼儿的表现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男孩排斥女孩在建构区域活动。案例一:进入大班,建构区域活动内容也逐渐复杂了,更加趋向于合作完成 一项主题活动,选材上也更加多元化了。在农村,大班幼儿常常把石子

4、、树叶、 草叶、苇叶、纸盒、纸筒、玉米芯、各种秸秆等作为建构的材料。这些材料让骨 子里本来就遗传善于搞建筑的农村父亲的男孩们更加乐于加入建构区域活动,也 让女孩在听了几次男孩分享看了几次建构区域作品后蠢蠢欲动,产生了想加入建 构区域活动的意念。当女孩满怀激情欣喜的来到建构区域时,却被男孩排斥: “建构区域是我们男孩玩的区域,你们女孩来干什么?”“你们女孩会干什么 呀!” “女孩会盖房子吗?会建树林吗?会建公园吗?”女孩面对一连串的 问题,都去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微笑的对男孩说:“在你们眼里看到的是你们 的爸爸在做这些工作,而不是妈妈在做,所以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我们毕竟是在进行

5、活动而不是劳动,所以女孩也是能参与的。无论是在哪个 区域,只要是有其他小朋友想和你们一起活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要 接受他们。”男孩们这才让女孩参与进去。二是不能主动分工合作,遇到冲突时不能自己协商解决。对于农村大班幼儿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知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才能完成一项大型的搭建作品。但是如何达到有效合作并成功完成作品,就需要 孩子们能分工、合作、协商搭建,遇到困难能寻求帮助,活动后能交流与分享。案例二:搭建活动的主题是搭建千年秀林,建构区活动开始了,僮僮拿 起苇秆放在区域的中间说:“这是马路。”泽宇拿起玉米芯把秸秆扒拉开,用玉 米芯首尾拼接排成两排说:“不行,这样才像马

6、路。”其他的孩子也七嘴八舌的 讨论起来,刚开始就乱成一团。这样争执了两分钟后还是没有结果,老师就说: “你们都很积极,思维也很好,但是这样争执下去还能搭建好吗?”孩子们你看 看我我看看你,都撅着小嘴轻声说:“不能。”老师又接着说:“老师有一个好 办法,你们可以先选一个组长,由他来给大家分工,定出每个人搭建哪一部分。 你们推选一个组长吧。”孩子们通过协商都推选僮僮当组长。僮僮给孩子们分好 工了:泽宇搭建马路,欣怡、李文、宇航搭建不同的树木,僮僮搭建千年秀林指 挥部。三是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能向其他伙伴求助或是找 老师帮忙。案例二中,当活动开始了,首先僮僮跟大家说:“我们先让泽

7、宇把容雄公路 和千年秀林里面的小路拼接好,然后在搭建其他地方。”孩子们各自选取材料, 泽宇用玉米芯首尾衔接拼接成容雄公路后,又用玉米芯去拼接千年秀林里面的小 路,可是发现数量不够了,用请求的语气对其他伙伴说:“这可怎么办呀?”正 在挑选材料的其他孩子过来,看看泽宇搭建的路,又看看材料收集箱,一时也没 有好办法。僮僮想了想跑过来用咨询的语气对老师说:“老师,用我刚才用的苇 杆可以吗?”泽宇看看苇杆没等老师回答僮僮,就高兴的说:“太好了,正好苇 杆的数量多,足够用来拼接千年秀林里面的小路了。”老师点点头对泽宇说: “很好,僮僮的建议非常好,这样小路的材料解决了。但是小路的路线是怎样的 呢?你有没有

8、清晰的思路啊?”泽宇看了看墙上的千年秀林的绘画,舒展开紧锁 的眉头,指着画微笑的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跟这上面一样呀?”老师用肯 定的语气微笑的对他说:“当然可以,非常好!你们继续吧,老师期待你们的作 品。”宇航选取了菜叶来当树木,欣怡和李文都选取了苇叶来当树木。老师看见 后,说:“欣怡、李文,你们俩怎么能选同一种材料呢。千年秀林的树种类繁多, 你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材料。”欣怡和李文觉得有道理,但是选什么材料呢?两个 人在材料收集箱旁边看了看,欣怡说:“李文,你看,用这个绿色的毛线行吗?” 李文说:“毛线虽然是绿色的,但是看上去没有形状,不像树呀。”说完,李文 忽然嘴角微微上翘,说:”欣怡,小

9、草怎么样?是绿色的,又有形状,看上去很 像树呢!”欣怡拿起小草,高兴的说:“真的很好!就用这个吧。”于是她们选 取了早晨从幼儿园拔下来的小草当树木。僮僮选取纸盒来搭建千年秀林的指挥部。四是理解规则的意义,但是不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活动规则。进入大班的农村幼儿虽然有了规则意识,知道活动时必须遵守活动规则,但 是在制定活动规则时,总是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都想把自己想的作为活动规则,让其他孩子都听自己的。案例三:建构活动开始了, 孩子们定的主题是“永不垮掉的高楼”。就是先用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木制的积木 叠成很高的高楼,让后所有人依次每人每次抽掉一块积木,积木被抽掉后高楼不 能倒了。主题确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

10、后的制定活动规则,李茗琪说:“我当组 长,我来制定规则。”话音刚落,苏宇航就撅着小嘴说:“你可以当组长,但是 我也想制定规则,我们一起制定吧。”张锦依看看他俩说:“我也想制定。”李 茗琪只好答应了。但是他们又为由谁来叠高楼争论起来,张锦依说她来叠高楼, 苏宇航说他来叠高楼,李茗琪双手打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说:“别争了,我们每人 叠一层吧。”“好!”三人达成一致意见了,高楼很快就叠好了。该抽积木了, 怎么抽呢?李茗琪说从上往下抽,苏宇航说从下往上抽。最后张锦依说:“我看 随便抽吧,想抽哪层就抽哪层比较好,只要不让高楼垮掉就行。”最后三人都接 受了张锦依的提议。(二)文献法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

11、会领域明确指出大班幼儿在人际交往中 的目标是: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 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 中出主意、想办法,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庞丽娟和秦旭芳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 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 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3】我国研究者张丽玲(2000)发现,男女组合方式不同,儿童的合作水平也不 尽相同,主要表现在男孩与男孩组合的合作水平高于男孩与女孩组合,男孩与女 孩组合又优于女孩与女

12、孩组合。【4】喻小琴(2011)也采用文献法对儿童合作行为进行了综述。【5】其他有关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合作能力研究的结果中写到:缺乏高水平合作 所谓高水平合作是积极合作行为,调查发现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生的积极合 作行为次数较少。有些建构能力较强的幼儿不愿意同其他幼儿进行协作,不愿意 帮助其他幼儿顺利完成任务;即使给予帮助,在帮助过程中也会表现得及其没有 耐心,并急于向教师、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期得到表扬。心理学研究发现, 在幼儿阶段,虽然他们能够初步了解他人的想法,但是却不能换位思考,自我表 现欲较强,消极面对合作行为,影响积极合作行为的发展。二、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确

13、定比较的问题:在农村,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孩子的爸爸都从事体力劳动,比如瓦工、 木工、在建筑队当小工或是种地等等,妈妈不能从事爸爸这样的工作,而是从事 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比如在服装厂做衣服、穿拉锁或是在家看孩子做饭做家务 等等。这就使孩子从小就会有一种偏激的看法:女孩子干不了有关建筑的事情。 所以,当女孩子去建构区域时会遭到男孩子的排斥。因此把男孩排斥女孩在建构 区域活动作为比较研究的问题。选好了比较的主题,接下来要确定比较的范围。该案例选择了一个班的 230 名幼儿,男 125 人,女 105 人。确定比较标准:既然从家庭环境来研究,就要涉及到孩子的父母,所以比较的标准定为:父 母的文化

14、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凭和高中以下文凭);父母的工作性质(务农,事 业单位,个体);工作地点(本地工作,外地工作)。收集和整理资料:通过家访、问卷以及观察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中及以上文化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文工作性质务农业单位工作地点地工作 地工作母51110180018540257605亲人2%人8%人0%人%人6%人0%人0%4比较分析:从上表不难看出,在农村的大班幼儿的父母文化水平偏低,大多以务农为主, 在闲时,父母一般都会去外地打工挣钱,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综合上表总结出孩子的合作现状:在建构区域活动时,我发现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善于合作, 父母在事业单位上班或是

15、个体户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合作能力强,父母在本地工 作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合作能力强。结论:父母文化水平低、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 及父母工作的难易不同,导致大部分男孩子会认为女孩不会在建构区域进行建构 活动。综上所述,是我们课题组经过半年的时间,总结出的农村大班幼儿在建构区 域活动时的合作交往能力的现状及原因。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在幼儿进行区域 活动做合格的引导者、观察者、评价者,让幼儿有效地在区域活动进行游戏。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关系【J】.幼儿教育,1999, (9):14-15. 李幼穗,张丽玲,戴斌荣儿童合作策略水平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 学,2000,23 (4):425-429 喻小琴儿童合作行为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