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7828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

2、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ng gn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3、答案: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4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译文: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象套连的圈儿、象开口的玉环、象带子、象圆规、象弯钩、水色象明镜、象碧玉、象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

4、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象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22.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5、与其奇者。【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1. 解词(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附答案】【一】1.辞官。只。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

6、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全文翻译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噪鹤鸣,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旁

7、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23.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

8、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 隔篁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答案:7 D 8 A 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译文: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

10、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两次,(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24.满井游记比较阅读【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

11、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 未之知也。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 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

12、此, 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棹(zho) ,橹,这里指划船。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 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3)土膏微润 (4)娟然如试 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B皆以美于徐公。C舜发于畎亩之中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语。(4 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4从全文看, 【甲】第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 (3 分)5 【甲】

13、【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 分析。( 3分) 满井游记参考答案: 【二乙文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 就望 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 这时我 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 庆寺, 用茶过后, 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 如同美女的秀眉; 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 人如饮醇酒; 微波荡漾, 像绫罗般轻软 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 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 竟然想不出来, ,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 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 一次开始, 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 四日。二答案 1(1)湿透(2)向西。 (3)肥 沃(4)美好的样子。 2 C 从、在 3 (1)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 髻一样。 (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 美景) ,却终不可得。4 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 们。 5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一: 【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 丽,贴切而有新意。 示例二: 【乙】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写出了西 湖的妩媚与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