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78200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关于主动性的三个小故事 扎木筏的故事 在通用电气的时候,一次公司组织所有的同事做野外拓展训练。其中有个项目是,一个团队要用汽油桶等材料扎成木筏,并且全体队员最后要乘坐木筏达到指定的地点。在这个过程的当中,我发现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旁观者,不发言也基本上不干活,找个如身体不适的借口在一边看着;一类是批评家,专门挑毛病,指出哪里做的不对,但是也说不出正确的做法该怎样;一类是指挥家,懂得如何去做,但是自己基本上不动手;还有一类是实干家,或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根据自己的判断,一根绳子一根木头的把木筏扎起来。根据我的观察,毫不意外的是,这个木筏基本上是实干家扎起来的。 任何组织里都有

2、上述的四类人,旁观者不用说,是任何公司都想要开除的对象,因为他们是毫无价值的。批评家,虽然可以主动的提供意见,但是毫无建设性,影响可能比第一类人还要坏。指挥家,在很多组织里,这类人都是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但是他们其实缺乏执行力和第一线的了解,所以他们也未必是好的领导者。而实干家,则是任何组织都最为看重的骨干员工。 你将在“扎木筏”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如何写一份好的报告 我在某外企做了三年的采购经理,老板是美国人,叫TONY。TONY是个很难相处的人,刚刚担任采购经理职位的时候,有一次托尼对我给的发的工作报告非常恼火。事情很简单:因为某个供应商没有遵守承诺, 我们丢掉了一批紧俏的原料,

3、然后我如实的,第一时间把这件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告给了老板。 托尼是这样批评我的:你告诉我这样一个消息有什么用?难道让我替你想办法么?你是采购经理,我不是!你想好了该如何补救,再来找我! 我从这件事当中受益很多,至今难忘。也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该如何写好报告。以上面的情况为例,一份好的报告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货品因为供应商失信无法采购到了,这是我工作的失职,非常抱歉。但是我通过询价又找到了两家供应商。他们货品价格和质量状况如下 我个人建议从A供应商处购货,主要原因是.此外,为了避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发生,我建议采购合同中完善以下条款. 无间道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说好的警察也要会写好的报告。其实这个

4、道理对于在企业里工作的人一样适用。只不过,主动性才是这一份份好的报告背后的文章。 “看过了”和“没有意见” 刚到麦可思的时候,王伯庆博士让我多了解企业情况,然后规划一下公司的整体的发展。过程中间,给到了我很多资料,也嘱咐要向相关的同事多了解情况。这些资料我都看过了,相关的同事也都一个一个的去谈了,但是,写出来的方案还是给人一种浮在表面上的感觉。以至王老师在美国的时候还特地给我打电话过来,再次提醒我在规划产品的时候要多了解公司以前做过的东西,少做无用功。当认真研读过了之前产品的数百页的开发策划案以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在构想的东西,有一部分已经被过去的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这个故事中

5、讲的东西是:看过了不等于真正的理解了。粗略的读过,而没有仔细深入的去提问题,去钻研是一种缺乏主动性的表现。换言之,这是惰性在作怪。而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主动性则意味着需要更深入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要做到普通员工更了解实际的情况,仅仅“看过了”是不够的。 这种“看过了”的另外一个形态就是“没有意见”:当其他部门征询意见的时候,比如人力资源部问到新的奖惩制度,或者是IT部询问公司网站的页面风格,有多少人是回到“没有意见”?在我过往的经验当中,一个组织中回答“没有意见”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其实这种“没有意见”,其实也是一种各扫自家门前雪,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我相信如果是真正认真的“看过了”,并且“了解了”,是不太可能“没有意见”的。 所以,作为一个主动的员工,应该是“理解了”而不单纯是“看过了”。应该提出意见,而不是回答“没有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