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768914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写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好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公兴小学 张俊梅如何写好教学设计,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应用,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学习。一、怎样设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标准,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设计时要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不可片面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因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偏废或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确立综合发展的要求,自觉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既有学生在认知领域应该达成的目标,也要有学生在操作实践领域应该达成的目标,还要有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达成的目标。二、

2、怎样设计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全面综合分析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对学生的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与所需达成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教师要把设计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起点行为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体现为在新任务完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先天智能和情感条件。学生起点的行为是确定教学起点的基本依据之一。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是设计教学起点的基本依据之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年龄差异,学习兴趣、动机,学习的期望值,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因素。三、怎样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再创作教师要以系统而生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确定主要概念以及

3、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所学内容的内在顺序,了解各部分内容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地深刻而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资源中,而这些内容有时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拓宽、延伸等方式,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材料。对选定的学习内容还要进行序列化组合,使之既符合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把学生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四、怎样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着眼于“怎样学”与“怎

4、样指导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相辅相成,教学方法离不开媒体的配合,媒体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法上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生已经概括到理论层面的经验,更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去获得更多经验的方法;在学法指导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去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考虑怎样指导学生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直接沟通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选择教学媒体的要求:(1)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有效地适合学习,支持学习。(2)学习材料适合使用媒体呈现的方式。(3)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积极互动。(

5、4)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性、互动性的发挥。五、怎样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基于进步全程多样适时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验和验证学习是否达到目标;二是调适功能。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有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虽然比常模参照评价更具有人文精神,但仍不能表述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教学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并不是能力本身而是能力的变化。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不是学习者的能力水平,而是学习者能力的提高程度。因此,教学评价更理想的手段是基于进步,使用进步参照评价才能真实反映

6、教育的追求和理想。教学评价设计还要注意适时性评价、及时性评价和延时性评价,掌握好评价的时机,同时注意全面把握好教学各个层面多样化,把握好评价的不同形式。六、怎样设计教学整体结构总装调试教学结构的设计相当于完成汽车制造商的最后“总装”和“调试”。教学结构决定教学功能。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要注意体现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的基本理念。(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注意科学有效地安排时间。(2)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节”处理,考虑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调适教学各个环节,检查是否达到高效组合,并安排弹性“应急”处理系统。考虑当“意外”情况出现时,如何有效处置,如何由“预定的设计”向“崭新的生成”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