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76805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为汲取周边地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先进经历,为我县进一步做好 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年 2 月26日-28 日,县委办副主任、县 农办主任带着农办、财政、人劳及各定点培训学校负责人一行13 人,赴市区、县,市县等地考察学习农民培训工作,重点考察农民 培训标准化建立、资金管理机制及工作措施等。根据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市区镇农技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县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和市县西造纸中专 等培训基地。同时,听取了各地农民培训工作的经历介绍,我们 对、等地的农民培训的创新与特色有了一个较完整、较深刻的认 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区农民培训根本情况。市区位

2、于省西南部,是市政府驻地。 全区总人口3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 万人。耕地面积16.98万 亩,人均耕地 0.67 亩。去年,全区全年农业总产值16.32 亿元,农 民人均收入6402 元。该区从年开始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通过整合培 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等举措,农村劳动力素质及 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该区外出人口从年的4.6 万人增加到年的 5.96 万人,劳务收入从年的 1.62 亿元增加到年的 3.21 亿元,年平 均递增 18 个百分点以上,农民培训工程在该区产生了宏大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2、县农民培训根本情况。市县地处西南山区,是一个欠兴旺的 山区县。全县总人口

3、10.8 万人,农村劳动力 5.87 万人。支柱产业 是木制玩具和香菇种植。该县年以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训重点 以结合当地香菇产业,推广香菇种植为主。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实行 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制定实施培训规划、统一培训教材、统一 培训师资、统一资金管理”的“五统一”战略,有效地克服了分散 培训、重复培训、低效能培训等弊病。该县精心打造的“师傅”培 训品牌已闻名大江南北。3、县农民培训根本情况。市县地处省中西部,全县总人口41 万人,农业人口36.49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902。该县将实施 “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的“龙头 工程”来抓,方法到位,措施有力。该县着力

4、培育的“保姆”,也 是“保姆”的发源地,已成为全省知名的劳务品牌,为促进当地农 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1、认识深刻。考察始末,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市区、县及市县等 地的党委政府,对农民培训思想认识非常到位,主要认识有三点: 一是他们认为农民培训将使农民在有其田、有其权的根底上有其 能,农民素质培训将是解放50 多年来中国农民第三次生产力的解 放;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和投入与党的执政能力建立、稳 固党的执政地位息息相关;三是落实树立科学开展观、正确的政绩 观及牢固的群众观的详细行动。因此农民培训在、不仅是一项经济 工作、社会工作,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和政治任务。在当地 党委政

5、府的广泛发动下,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培训,使这种深 刻认识化为现实力量。2、领导重视。各地均建立了由农办、人劳、财政、农业、教 育、经贸、妇联、团委等组成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办 设立办公室,机构健全,发挥作用明显。两地党委政府参与农民培 训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市的“市委书记推销保姆”故事尽人皆 知,当地政府官员、百姓至今仍津津乐道。市县从年起,每年都召 开关于农民培训工作的专题表彰会议。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农民培训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宣传、强化管理、优化效劳、提升档 次。市县党委政府对农民培训也同样非常重视,最有效的举措主要 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合培训资源。由县委县政府牵头,

6、对全县 各部门涉及培训工程进展了有效整合,所有培训工程、培训资金由 县农培办统一管理,该县农培办目前专职人员5 人,由原农业局党 委书记全面负责这项工作。通过资源整合,管理更加到位,资金效 益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是强化责任考核。在全县各乡镇配备了专职 分管领导及专职工作人员,人数在1-3 人不等。他们每年年初制定 年度培训方案,分解到各培训学校和乡镇,并列入对乡镇的目标责 任制考核。根据培训进展情况,每月进展一次综合考评和通报,对 位列末三位的乡镇予以扣分,以此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3、措施有力。两地农民培训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措施有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针对性强。市县充分结合当地香菇支柱产业

7、,精 心打造“师傅”品牌。目前该县经认定的“师傅”已达500 多人, 出现供不应求的场面。市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劳动力根 本情况调查,调查分年龄、特长、文化构造、就业状况、培训意向 等。在摸清全县农民根本情况的根底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培 训方案。该县根据自发形成的专业村现状,加以引导、培训,提升 技能,培育了多个专业村,如打井专业村、水电安装专业村等。个 别农民通过培训当上了创业老板,年收入100 万元以上的已为数不 少。二是善于创新。市县紧紧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在全县范围 开展了“笋竹知识农民读书竞赛活动”,不仅使参与读书活动的 2000 多名种竹大户学到了较为系统的笋竹两用林

8、栽培技术知识,更 重要的是由此在农村大地营造了一种农民主动求知识、自觉学技术 的良好气氛,深受广阔农民群众的欢迎。该县拥有竹林40 万亩,竹 区农民人均年收入6210 元,其中,竹业收入占80%,以笋竹加工为 主的规模企业和专业乡镇、村开展势头迅猛,是全国闻名的水煮笋 和竹板材加工的集散地,去年被评为全国30 个“中国竹子之乡”之 一,排名全国第六位。开展“笋竹知识农民读书竞赛活动”,前后 历时三个月,通过编写知识读本、开展宣传发动、干部送书到户、 农民在家自学、集中辅导培训、书面知识测试、组织知识竞赛等环 节,可谓全民发动、声势浩大。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作得到了当 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县

9、统一竞赛当,县委书记亲临现场进展 监考,进一步鼓舞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也在当地掀起了新一轮 的培训高潮。三是管理严格。农民培训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尤其 是培训班管理责任重、难度大。、两地也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 理机制和方法。市区着重开展培训机构培训能力的调查,重点调查 培训师资、场地、专业设置等,在此根底上,综合确定培训学校。 同时,他们发动财政、人劳等部门参与培训班的抽查、暗访等工 作,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此外,该区培训牵头部门每年年初与 各培训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培训学校按责任书开展培 训。责任书规定对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或虽完成目标任务但培训 质量达不到要求、帐建立不完整

10、的,在扣除培训经费的同时取消下 年度培训资格,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市县为了加强对培 训资金的管理,推行培训券,农民根据意愿领取培训券,培训完毕 后,由培训学校上报县素质工程综合办审核,确认后予以补助。通过考察,我们深受启发,作为欠兴旺山区,自始至终要重视 农民培训工作。首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农民培训,这是推 开工作开展的重要根底;其次,各级部门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共 同推进这项工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财投入为主的鼓励性 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这是农民培训扎实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 县应当从上述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县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适应 我县新农村建立的迅速开展。为此,我们

11、建议:1、整合各级资源。建议将全县各级部门涉及培训工程进展整 合,资金纳入农民素质培训范畴,由县农培办统一管理,减少重复 培训、经费重复支出等,扭转各类培训多头管理的场面。2、加强工作力量。目前,县农培办设在县农办,挂靠经济开展 科,人员编制紧缺。而农民培训工作,涉及学员审核、日常管理、 考试考核鉴定等,年培训班次在100 期以上,工作量非常大,由于 精力有限,管理难以保证到位。建议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设县农办或县人劳局,落实人员编制,详细负责农民培训 的实施和对各类培训基地的认定、培育、日常管理、监视等工作。3、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年安排160 万元农民培训经费,年预 算缺乏

12、年的一半,培训经费相对缺乏。同时,县财政未安排农民培 训工作经费,对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县里每年安排培 训经费不少于 150 万元,并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这项工作扎 实有效开展。4、强化培训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制订培训方 案,落实培训对象,按照“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减少 农民”的总体要求,采取“实用化、小班化、订单化”的做法。二 是严格培训考核机制,对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考 核。通过对培训学员根本信息、培训考试、培训满意程度和就业意 向的检查考核,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党 员干部远程教育平资源共享、系统开放、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优 势,逐步形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的培训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