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76656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综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夸美纽斯B. 杜威C. 赫尔巴特D. 洛克【答案】 A【解析】2.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 主体性B. 创造性C. 间接性D. 示范性【答案】 D【解析】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A. 起主导作用B. 起决定作用C. 不起主导作用D. 起基础作用【答案】 A【解析】4. 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爱弥儿B. 大教学论C. 普通教育学D. 教育论【答案】 B【解析】5. 夸美纽斯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 普通教育学B. 民主主义

2、与教育C. 大教学论D. 爱弥儿【答案】 C【解析】6. 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有权要求学校或教师出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并有权对各种失真 的评价通过政党途径要求予以更正。”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_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 A【解析】7.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 巩固与保持知识D.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 B【解析】8.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 成立了班委会B. 开展了班级工作C. 形成了正确的班级舆论D. 确定了

3、班级工作计划【答案】 C【解析】9. 根据评价的性质和作用,旨在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上的证明的评价类型是( )。A. 形成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标准性评价【答案】 B【解析】10.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案的国家是()。A. 英国B. 德国C. 美国D. 法国【答案】 B【解析】11.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A. 中心环节B. 起始环节C. 终止环节D. 一般环节【答案】 A【解析】)。12. 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称为(A. 教学B. 教学过程C. 上课D. 课堂讨论【答案】 A【解析】1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

4、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 自我修养法B. 品德评价法C. 说服教育法D. 榜样示范法【答案】 C【解析】1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 心理模仿B. 生物本能C. 人的理性D. 生产劳动【答案】 D【解析】15.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 学生知的深与浅的矛盾B. 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 D【解析】16.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 明朝中叶B. 清朝初期C. 清朝末年D. 辛亥革命以后【答案】 C【解析】17. 为人的身心发

5、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A. 遗传B. 身体素质C. 生理成熟度D. 个体活动【答案】 A【解析】18. 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 三门课程中。A. 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B. 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C. 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D. 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答案】 B【解析】19. 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育目标D. 培养目标【答案】 A【解析】20.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 1952 年B. 1949 年C. 1950 年D. 1952 年【答案】 A【解析】21. 长期以来的教

6、学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A. 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B. 教学科研两中心C.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D. 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四结合【答案】 A【解析】22. 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 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 )原则的要求。A. 循序渐进B. 因材施教C. 启发性D. 巩固性【答案】 A解析】23.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 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答案】 D【解析】24.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A. 教学工作的教师B. 德育工作的教

7、师C. 学生工作的教师D. 团队工作的教师【答案】 C【解析】2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 教书B. 育人C. 教书育人D. 带好班级【答案】 C【解析】26.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包括的两个方面是()。A. 认识和情感特征B. 情感和意志特征C. 气质和性格特征D. 生理和心理特征【答案】 D【解析】27.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 1982 年B. 1983 年C. 1984 年D. 1985 年【答案】 D【解析】28.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A. 主体B. 客体C. 媒体D. 手段【答案】 A)实现的。【解析】29. 在教学过程中

8、,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A. 生产经验B. 生活经验C. 直接经验D. 间接经验【答案】 D【解析】30. “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布鲁纳D. 洛克【答案】 A【解析】31. 普通教育学一书是( )的著作。A. 斯宾塞B. 洛克C. 赫尔巴特D. 裴斯泰洛齐【答案】 C【解析】32.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 赫尔巴特B. 杜威C. 洛克D. 斯宾塞【答案】 A【解析】33.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A. 社会化活动原则B.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 自然后果原则D. 知行统一原则【答案】 B解析】34.

9、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多数编者和教师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表 明教育具有 。_A.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 活化文化的功能C. 选择文化的功能D. 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答案】 C【解析】35. 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 )。A. 小班教学B. 复式教学C. 班级授课D. 分组教学【答案】 B【解析】36. 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教学B. 社会实践活动C. 课外活动D. 班主任工作【答案】 A【解析】37.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 做好个别学生教育

10、工作D. 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答案】 B【解析】38. 1958 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 。A.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答案】 A【解析】39.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A. 快乐教学法B. “纲要信号教学法”C. “掌握学习”教学法D. 导学式教学法【答案】 C【解析】40.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城市与农村相结

11、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 D【解析】41. 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_A. 文化知识教育B. 艺术教育C. 读写算教育D. 军事体操教育 【答案】 D 【解析】42.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其年龄一般是指 。_A. 9、10 岁 12、 13 岁B. 10、12 岁 13、14 岁C. 11、 12 岁 14、 15 岁D. 11、13岁15、16 岁 【答案】 C【解析】43. 历史上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是 A. 卢梭B. 夸美纽斯C. 培根D. 赫尔巴特 【答案】 C 【解析】44. 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

12、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系 统叫做 。_A. 教育体制B. 教育目的C. 教育规划D. 教育制度答案】 D解析】45. 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 。_A. 个人本位目的论B. 社会本位目的论C. 神学目的论D. 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D 【解析】46. 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 作_用。A. 个体B. 群体C. 主体D. 集体 【答案】 C 【解析】47.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方法是 。_A. 说服教育B. 榜样示范C. 实际锻炼D. 陶冶教育【答案】 C【解析】48. 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是贯彻了 原_ 则。A

13、. 启发性B. 直观性C. 巩固性D. 循序渐进 【答案】 B 【解析】50. 运用模范和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是 。_A. 说服教育B. 榜样示范C. 实际锻炼D. 陶冶教育【答案】 B【解析】51. 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其中“二馆”是 。_A. 教馆和学馆B. 崇文馆和弘文馆C. 文馆和武馆D. 书学馆和算学馆【答案】 D【解析】52. 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_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C. 科学技术D. 人力资本【答案】 B【解析】53. 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法规是 。_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 A【解析】54. 教育漫话一书是 的_著作。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斯宾塞D. 裴斯泰洛齐【答案】 B【解析】55. 在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 教_ 学。A. 班级B. 个别C. 分组D. 集体【答案】 B【解析】56.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A. 教育具有阶级性B. 教育具有永恒性C.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D. 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