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大题练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764502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大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大题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数学大题1(12分)已知向量=(sin,cos-2sin),=(1,2) (1)若,求tan的值; (2)若,且为第象限角,求sin和cos的值。2(12分)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平面ABC,DB平面ABC,ACBC,且AC=BC=BD=2AE,M是AB的中点. (I)求证:CM EM: ()求DE与平面EMC所成角的正切值.3(13分)某地区为下岗人员免费提供财会和计算机培训,以提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每名下岗人员可以选择参加一项培训、参加两项培训或不参加培训.已知参加过财会培训的有60%,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的有75%.假设每个人对培训项目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且各人的选择相互之间没

2、有影响. ()任选1名下岗人员,求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 ()任选3名下岗人员,求这3人中至少有2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4(12分)在ABC中,A 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且sinC=cosA (1)求角ABC的大小; (2)设函数f(x)=sin(2x+A)+cos(2x-),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并指出它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5(13分)已知函数f(x)=x+的定义域为(0,+)且f(2)=2+,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

3、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6(13分)设函数f(x)=p(x-)-2lnx,g(x)=(p是实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f(x)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求p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l与函数f(x),g(x)的图象都相切,且与函数f(x)的图象相切于点(1,0),求p的值; (3)若在1,e上至少存在一点x0,使得f(x0)g(x0)成立,求p的取值范围.7. (12分)设P:函数y =ax22x+1在1,+)内单调递减,Q:曲线y=x22ax+4a+5与x轴没有交点;如果“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a的取值范围.8.(12分)从集合的所有非空子集中,等可

4、能地取出一个。() 记性质r: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求所取出的非空子集满足性质r的概率;() 记所取出的非空子集的元素个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9. (12分)已知函数,其中若在x=1处取得极值,求a的值; 求的单调区间;()若的最小值为1,求a的取值范围。 10.(12分)某地建一座桥,两端的桥墩已建好,这两墩相距米,余下工程只需要建两端桥墩之间的桥面和桥墩,经预测,一个桥墩的工程费用为256万元,距离为米的相邻两墩之间的桥面工程费用为万元。假设桥墩等距离分布,所有桥墩都视为点,且不考虑其他因素,记余下工程的费用为万元。 ()试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当=640米时,需新建多少

5、个桥墩才能使最小?11. (12分)若是二次函数,不等式的解集是且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12;(I)求的解析式;(II)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方程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2. (14分)已知函数,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若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对,恒有,求 的值;()试比较与的大小.答案:1解:(1)sin+2cos-4sin=0tan=6分 (2)2sin-(cos-2sin)=0tan=sin=- cos=-6分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空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

6、力. 方法一: (I)证明:因为AC=BC,M是AB的中点, 所以CMAB. 又EA 平面ABC, 所以CMEM.()解:连结MD,设AE=,则BD=BC=AC=2,在直角梯形EABD中,AB=,M是AB的中点,所以DE=3,EM=,MD=因此DMEM,因为CM平面EMD,所以CMDM,因此DM平面EMC,故DEM是直线DE和平面EMC所成的角.在RtEMD中,MD=EM=,tanDEM=方法二:如图,以点为坐标原点,以,分别为轴和轴,过点作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则,.,.(I)证明:因为,所以,故.(II)解:设向量与平面EMC垂直,则n, n,即n=0,n=0.因为,

7、,所以y0=1,z0=2,即n=(1, 1, 2).因为=(),cosn, =DE与平面EMC所成的角是n与夹角的余角,所以tan=.3解:任选1名下岗人员,记“该人参加过财会培训”为事件A,“该人参加过计算机培训”为事件B,由题设知,事件A与B相互独立,且P(A)=0.6,P(B)=0.75.()解法一任选1名下岗人员,该人没有参加培训的概率是P1=P()P()P()=0.40.250.1.所以该人员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1P110.10.9.解法二任选1名下岗人员,该人只参加过一项培训的概率是P2=P(A)P(B)0.60.250.40.750.45.该人参加过两项培训的概率是P1P(AB)0

8、.60.750.45.所以该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P2P10.450.450.9.()解法一任选3 名下岗人员,3人中只有2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P40.920.10.243.3人都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P50.930.729.所以3人中至少有2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P4+P5=0.243+0.729=0.972.解法二任选3名下岗人员,3人中只有1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0.90.120.027.3人都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0.130.001.所以3人中至少有2人参加过培训的概率是10.0270.0010.972.4解:(1)由结合正弦定理得,则sin2A=sin2B,则在三角形中有A=B,或A+B=当A

9、=B时,由sinC=cosA得cosA=sin2A=2sinAcosA得sinA=或 cosA=0(舍)A=B=,C=当A+B=时,由sinC=cosA得cosA=1(舍)综上:A=B=,C=(6分) (2)由(1)知f(x)=sin(2x+)+cos(2x-)=sin(2x+)+cos(-+2x+)=2sin(2x+)由2k-2x+2k+得k-xk+(kZ)所以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k+(kZ)(6分)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1分)5解(1)f(2)=2+=2+,a=(3分)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PN

10、|=x0,故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5分)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1,解得t=(x0+y0),又y0=x0+t=x0+.SOPM=+,SOPN=+SMPN= SOPM+ SOPN=(+)+1+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此时四边形OMPN面积有最小值1+(5分)6(1)f(x)=,要使f(x)为单调增函数,须f(x)0恒成立,即px2-2x+p0恒成立,即p=恒成立,又1,所以当p1时,f(x)在(0,+)为单调增函数。要使f(x)为单调减函数,须f(x) 0恒成立,即px2-2x+00

11、恒成立,即p=恒成立,又0,所以当p0时,f(x)在(0,+ )为单调减函数。综上所述,f(x)在(0,+)为单调函数,p的取值范围为p1或p0(4分) (2)f(x)=p+,f(1)=2(p-1),设直线l:y=2(p-1)(x-1),l与g(x)图象相切, y=2(p-1)(x-1)得(p-1)(x-1)=,即(p-1)x2-(p-1)x-e=0 y=当p=1时,方程无解;当p1时由=(p-1)2-4(p-1)(-e)=0,得p=1-4e,综上,p=1-4e(4分) (3)因g(x)=在1,e上为减函数,所以g(x)2,2e当p0时,由(1)知f(x)在1,e上递减f(x)max=f(1)

12、=02,不合题意当p1时,由(1)知f(x)在1,e上递增,f(1) 2,又g(x)在1,e上为减函数,故只需f(x)maxg(x)min,x1,e,即:f(e)=p(e-)-2lne2p.当0p1时,因x-0,x1,e所以f(x)=p(x-)-2lnx(x-)-2lnxe-2lne2不合题意综上,p的取值范围为(,+)(5分)7、解:由P知,a=0或解得a0.由Q知,=(2a)24(4a+5)0,解得1a5.“P或Q”为真,“P且Q”为假,P与Q一真一假;若P正确,Q不正确,则有a1.若P不正确,Q正确,则有0a5. 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a1或0a5.8、9、解:()在x=1处取得极值,

13、解得() 当时,在区间的单调增区间为当时,由()当时,由()知,当时,由()知, 矛盾。综上可知,若得最小值为1,则a的取值范围是10、解:()设需要新建个桥墩,所以 () 由()知, 令,得,所以=64 高考资源网 当064时0. 在区间(64,640)内为增函数,所以在=64处取得最小值,此时,故需新建9个桥墩才能使最小。11、解:(I)是二次函数,且的解集是可设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由已知,得(II)方程等价于方程设则当时,是减函数;当时,是增函数。 方程在区间内分别有惟一实数根,而在区间内没有实数根,所以存在惟一的自然数使得方程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12、解:() , . 即 , 解得 d =2. . . 2分 , . , .又, . 4分() 由题设知 , . 当时, , , 两式相减,得. (适合).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