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76136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相识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实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依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育学生想象实力。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2、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育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依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打算: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1、老师:同学们,我们先

2、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2、老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觉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3、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老师再进行补充,最终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留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2、巩固字

3、音,记忆字形,重点驾驭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终全班齐读。渔歌子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的一首词,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接触词,而且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费解。要求孩子们借助词的内容想象词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应放在词的理解、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老师切不行逐字逐句讲解。二、学生实际分析: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具备了肯定的自学实力,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完成,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并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学

4、习资料。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了肯定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实力。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几个环节,读出词的韵味、找出词中景物、用简笔画画出词中的景物、孩子们看着直观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所描绘的景象,通过孩子们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的介绍理解作者悠然自由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须归”的缘由。四、教学目标:1、相识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漂亮,并从这漂亮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然自由的情感。4、培育阅读古诗词的爱好和对古诗词的酷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五、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

5、的漂亮,并从这漂亮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然自由的情感。六、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2、查阅并收集与词相关的资料。(二)、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真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真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像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日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三)、初读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留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其次次,要

6、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假如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得。2、指名朗读。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特别了不得。他不仅是闻名的词人,还是出名的大画家。他经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挚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边藏着许多的景物和许多的色调。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2)生标画,师巡堂。(3)、沟通: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觉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调:假如

7、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调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怎么画呢?(生板演画简笔画)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调,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闲逛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五)、拓展延长,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情愿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

8、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情愿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忧他。担忧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假如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觉。了解张志和吗?(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爱,赐名“志和”,后

9、来因事被贬官,从今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然的生活、悠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芳香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六)、回来主题,升华“词”情。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肯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肯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2、想到张志和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3、观赏唱词渔歌子(七)、作业: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七、教学反思:1、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入课题,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

10、为后面的张志和用直钩钓到悠然自由的生活作铺垫。故事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好。2、利用简笔画启发学生感悟诗情,学生通过画一画,既培育了学习古诗词的爱好,又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理解。3、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所描绘的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等),孩子们很简单找出来,找出来的景物的颜色和形态是怎样的呢?结合词义和孩子们的想象说出是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鹭?什么样的流水?孩子们先进行扩词训练组成句。最终用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既把词的意境用一段通顺的话描绘并表达出来了。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

11、缘由,孩子们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渔歌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借助拓展延长,进一步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依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教学打算: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结合课件,观赏歌曲渔歌子。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二、初读渔歌子。1、自由读,(要求:a、留

12、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2、指名展示读(订正读音,强调整奏、韵律)。3、师生协作读。4、齐读。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2、假如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5、用自己喜爱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6、按肯定的依次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7、借助课件让学生观赏词中美景。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四、拓展延长,体会情感。1、假如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

13、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情愿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忧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3、探讨: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2)拓展延长: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爱这里漂亮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然自由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然自由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

14、象画面。)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3、同学们,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肯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肯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肯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学生吟诵渔歌子。渔歌子教学设计4课前沟通一下: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嬉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慧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信任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一、复习引入课题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2、今日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仔细致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留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留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