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各板块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75714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各板块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各板块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板块革命岁月一、板块解析本板块由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七律到韶山三篇课文构成。本组课文以散文、诗歌为载体,歌颂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二是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综合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本板块的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初步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

2、的意义,感受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三、本板块的教学重点要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深入领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注意读写结合训练。四、教学建议本板块的三篇课文思想性很强,课文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在讲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增强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了解。本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是井冈翠竹,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作为“革命岁月”主题的第一篇课文,其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感受井冈翠竹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并了解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二是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记叙、议论、抒情等情感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学习时,应先

3、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井冈山的资料,然后围绕“为什么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光靠课堂上的时间去读是不够用的,因此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充分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尤其要读,只有多读,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情感,在教学中应重点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因为在这几自然段中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第2自然段的描写,第5自然段的记叙,第8自然段的抒情、议论等,在朗读的时候应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语气、语速、语感的区别,指导学生有感情进行朗读课文。如描写部分,这部分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井冈翠竹的外形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

4、如生之感,读这个自然段时应指导学生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使人身临其境,记叙部分是作者对翠竹作用的叙述和交待,要读出几个反问句强烈的语气,正常语速即可,而抒情部分则要语气铿锵,饱含深情地把翠竹坚贞不屈的精神表达出来,语速稍快,读出顶针的急促感,课文中的这几个部分的叙述是递进的,从外形到作用,从作用再到精神,读全篇时要注意把握。还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线索。这篇文章的结构是由竹子外形写到功绩,先总后分,结尾总结点题、课后思考与交流中的两个问题,可以结合到课文教学中进行。第2题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可以在讲读课文时来完成,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学生找出这些

5、句子后,然后反复读这几个句子,首先要读懂这些句子都写了什么,其次抓住这几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比如第一句话中的“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等最后通过品味这些句子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拓展与运用中的内容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描写那段革命岁月的诗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积累。第二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是一首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本诗共有6小节,了解诗中所写具体事物的意义,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再围绕重点、难点归纳出几个问

6、题。如: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诗人走进延安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是在追寻什么?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意思是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对于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点难度,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具体讲一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理解了,课文内容页就很容易理解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延安精神的重要。这首诗感情饱满,节奏鲜明,适于诵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到这首诗隔句押韵,然

7、后让学生把句子末尾韵母是“ang”的字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第三篇课文是七律到韶山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二年后,于1959年6月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于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较远,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搜集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来增强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这篇课文是一首七律诗,在教学时让学生首先介绍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以便学生对本诗有一些初步的大体的认识。然后,

8、可让学生初读课文,要多读几遍,力求读正确,并大体了解诗意。初读后,可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细续。(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然后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每句诗的大意应该让学生自己讲,如果学生讲的不够准确,师生可共同补充,教师千万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更不要逐字逐词分析讲解。在这首诗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诗,体会诗句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理解这句诗的意思,首先要体会“为”的意思,以及“日月换新天”的表面意思和隐含着的意思这句诗可以结合“拓展与运用”中“为革命献身的亲人”这个资料来理解。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每句的意思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9、第二板块汉语家园一、板块分析前面我们学过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汉语家园这一板块,讲的都是汉语的精妙之处。从这个板块的两篇课文中,你不仅能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还能认识到它发展的足迹。本板块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板块主题汉语家园,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汉语遣词造句妙处的理解,并可适当拓展相关故事,启发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二、本板块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拓展。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三、本板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汉语遣词造句妙处的理解,启发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四、教学建议妙语批试卷这篇课文短小精悍,结构严谨,语言简洁、

10、风趣,作者用清新活泼的笔触,讲述了康有为妙语暗讽不学无术之徒的小故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能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顺,有些句子也不太容易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比较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文言文的意思理解了,才能合理地进行断句,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可以增加读文章的目的性,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谁批试卷?批谁的试卷?怎么批的?“妙语”指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学生读完课文后自然会对这些问题心中有了答

11、案,然后再进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时应先抓住“用人唯贤”一词来弄清考试的原因和目的。让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这次考试的原因及目的。“用人唯亲”是一个成语,要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明了了,对于这次考试的原因就会理解得更好。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这是明白错误的关键。读通这些句子,然后再读试卷的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试卷的错误所在,总结试卷的错误,让学生先借用文中词语表达,再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让学生理解康有为妙批试卷妙在哪里,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明白康有为批注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样写妙在哪里。一方面,他运用了与答卷者相同的错误,另一方面,

12、运用了这个错误的同时浅显地让人明白这个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妙处用文中的话来总结就是“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谬误比照,妙趣横生。”“拓展与运用”中提供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短文,重点结合“洞”、“窝儿”、“孔儿”、“穴”、“窟窿”理解,体会汉语之妙。词语的变迁一文语言平实,文章先总写“我们的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然后,条理非常清晰地从五个方面,分为5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词语变迁的时代印记。学习这篇课文,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通读全文,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结构

13、安排上的特点,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第1段总起,26段是分述。26自然段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该段的中心句,能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但大多数句子都比较长,教学时,还应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几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一是首句是中心句,概括本段主要内容,二是每段中都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在本课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浏览课文,浏览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学生浏览课文后,填写“思考与交流”中的信息单,这个表格所列举的五个类别,正对应着课文的2至6自然段,在相应的段落中找出例子填写,所得的结论应在第1自然段中找相应的句子。学生完成完表格后再

14、进行教学课文。这个表格也可以在教学后完成,在学完课文后,学生自我整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这两种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拓展与运用”中的这项训练,是让学生搜集新名词,时下的新名词非常多,在这项训练中先提示了与学生接触的领域,比如校园、网络、媒体等等,在学生搜集完之后,可以讲一讲这些新名词产生的途径和意思,再把这些新名词分分类,看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构。在这两个板块中共安排了两个表达内容,第一个表达是“讲话要看对象”这次表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讲话时要分清对象,要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一段要说的话在课堂上说给同学们听,学生在讲话时要做到有条理,突出重点,语句

15、连贯,口齿清楚,在讲话时态度要亲切,目光与对方交流就可以了。第二个表达是创编故事。本次表达以第二板块内容为基础,关注词语,让学生依据词语展开想象而创编故事。表达中共列出五组词语,每组词语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正是这些关联能让学生很容易展开联想,创编出一些故事,通过表达训练,让学生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指导习作时要先出示书中的一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然后可以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展开想象来创编故事。比如:自我创作、小组合作创作等。然后把编排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要鼓励有创意的创编。在创编故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

16、是学生只关注故事情节,却忽视了对所给词语的运用,甚至落下个别词语。二是有的学生可能为了把这几个词语写在故事中而出现情节牵强、不合理的现象。三是创编的故事主题不突出,学生在口头创作时,教师就要对这几个问题加以关注指导。以免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出现这些状况。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四、五板块教材解读明仁小学 裴丽萍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一、对于本板块的认识:本板块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天鹅、蜘蛛、大孔雀蛾的晚会,它们都与动物有关。这三篇文章相同的是作者都向我们展示了动物鲜明的特点,但它们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写法上又各具特色。天鹅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脉络清晰,结构特点鲜明,每一段都有它的中心句,而且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典雅,词语丰富,描写细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天鹅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