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753801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学政治学科毕 业 论 文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周 枫试论新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周 枫(一)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个人在学习时接受或加工信息的方式。”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标准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缺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体表现在:课上,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要记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得背多少;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就得完善多少。在这里,老师主宰课堂,主

2、宰学生学习的一切方面,创造性缺失,个性泯灭。这样,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试想,一个中学生在学校和放学以后,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知识、所接受的观点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似信非信;学习不是一种享受,而只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学习生活不是一种亲身体验而只是一种外来压力,被马克思称为最美丽花朵的“思维之花”如何才能开在学生心中?如果所有学科都这样,那么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我们的

3、民族又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3这里明确指出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和意义,也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指明了方向。(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逐步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常识与技能,以便将来独立地面对学

4、习、面对社会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了解并遵从社会的规则规范,以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索未知、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真知、真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应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什么是自主学习?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何区别呢?“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应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贵在顺进化之理,以备应付将来”,“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练就能处置未来,进而使自己成为更高尚的人的自动能力。”4他认为,学生是有能动性的、社会的“生活体

5、”,自有学习的潜能。“这种能力只待培养、只待启发”。“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5他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能自己学习一辈子”。6综合各方面的观点,“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自主制定学习的进度、计划。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自己去搜集加工信息,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巩固自己获取的知识。3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养成了习惯。4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意志、成功等动力的支持,这些动力支持他

6、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自主学习”条件下,学生的知识不是靠老师去传授,而是靠自己去主动获取。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结论,不是靠老师去分析,而是靠自己去独立思考。长期下去,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习惯和能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智力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就不会觉得抽象、晦涩、难懂,而会觉得富有兴趣、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具体地说,它与“被动学习”有以下区别:被 动 学 习自 主 学 习适应工业经济时代条件下,知识的有限增长的时代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不断增加,知识大年代知识靠老师、书本去提供分析、加工自主获取、分析、加工知识和信息问题靠老师去发现、分析、

7、解决问题由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学习建立在客体性、受动性的基础上,缺乏兴趣、动力、个性受到压抑学习建立在主体性、能动性的基础上,有兴趣、有动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我国的教育先贤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7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相互交流,有利于个别学习。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某一个科学家在一个庄园里,在一个实验室里靠自己的刻苦勤奋就可以取得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农业经济时代,一个手

8、工业者就可以制造一把锄头,工业经济时代,瓦特可以发明蒸汽机,而在今天,一架波音飞机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需要几个国家的几十家公司的合作才能制造。以往,学生学习政治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课本,而在今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都成了信息源。单个人无法去获取和加工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过去,我们只是用一只苹果换取一只梨。现在,我们应该用一个信息、思想换取另一个信息和思想,这样就可以拥有两个信息和思想。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同,他们收集的信息资料不一样,知识构成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会不一样。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补充,能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达到

9、预想不到的效果。“合作学习”有以下一些特征:1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2学生之间能进行充分地、友好地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才智;3能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矛盾、冲突。具体地看“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有以下区别:个 体 学 习合 作 学 习建立在学习个体虚拟的“全能”的基础上,要解决出现的一切问题建立在学习主体差异的现实基础上,不同的人解决不同问题学习者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学习者处于相互交流、启迪的状态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处于无助的状态,不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启迪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问题往往能得到圆满解决不善合作

10、严于合作,善于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探索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主要代表者之一的布鲁诺反对视人为知觉、概念的获得、推理等方面的消极感受体。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认识的获得取决于一种积极的构造过程。学习的最好状态是思维,思维则是人通过一些概念或规则及其编码系统形成的所谓概念化或类别化的活动,以弄清一大堆杂乱的事实或事件的过程。因此,他极力倡导发现法,要求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精神。布鲁诺认为,探索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智慧潜

11、力,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提高学生处事的能力。8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条件下“知识就是力量”,由于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于知识更新的有限性,学生尚可以通过接受的方式获得较充分的发展。那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是创新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况且,知识更新加快,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通过课堂、通过老师就能获得较充分的知识。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培养大批各类专门人才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尤其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9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中小学开始,

12、从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方式入手,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索学习”与以往的“接受学习”相比有以下区别:接 受 学 习探 索 学 习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答案要全部呈现给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问题、答案)未呈现,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无需思考就能了解问题的结论、答案学习者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和发现过程后由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有关材料或例证与现实生活无关,或无直接联系,有的几十年用一样的材料或例证。有关材料或例证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可体验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呢?首先,

13、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类经历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一词已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和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的人。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我们必须在中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科技

14、上落后,那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落败。综合国力的竞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10由此可见,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适应国际竞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要。其次,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

15、面向少数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倡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而不是那种只重智育,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包括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要求鼓励创新和重现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和途径。第三,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把人建立在客体性、受

16、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受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改变,因为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第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方式。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接受,因此,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