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75313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 时间:_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一个苹果张计发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 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 惊慌)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 坚持),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

2、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

3、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安静 平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

4、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晩,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感动着,眼里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送来苹果传苹果(_)(_)感动落泪。3找出两个表现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润喉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4画“”的句子是对战士们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大家都_。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_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_二、 课外阅读提升。生命的一部分(节选)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

5、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丢了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丢了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也要读书。我难以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

6、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兴致勃勃(_)索然无味(_)2文中第三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_3将文中画“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4作者认为

7、“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的理由是什么?_5作者认为读书的益处有哪些?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三、 课外阅读。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生命在于运

8、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肌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

9、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1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打比方B下定义、打比方C作比较、打比方D作比较、举例子2第自然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10、 )。A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使用。B人的天脑皮层有多少个神经细胞。C人的脑神经细胞很多。D人一生只用到10多亿个脑细胞。3第自然段提出“多用脑,可防老”这一观点的原因是( )。A多用脑可以保持大脑活力,让人心理状态良好。B多用脑既可防止肌体、器官早衰.又能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C多用脑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身心愉悦。D多用脑可以保养神经细胞,使大脑更加发达。4下列不符合短文内容的项是( )。 A多用脑可以让人更加聪明。B多用脑可以延缓人的衰老。C多锻炼可以防止青少年早衰。D懒人的大脑更容易发生早衰现象。5给短文加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脑研究B大脑常用不生锈C勤于用脑D用脑袋

11、习惯四、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

12、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来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1这一段主要人物是_。在三国演义中,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2后人常借用与他相关的一个事件,形容失利的局面或比喻陷入绝境,这个事件是:_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五个字概括。_4关羽战胜而归,故事本可到此为止,可作者又写“杯中的酒还没凉”的用意何在?_5回顾整篇故事,点评一下这段选文中的关羽。再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试着对关羽作出更全面的评价。_五、 课外阅读。空城计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

13、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1)起因:_(2)经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