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75272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九年级第六课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教学设计与反思岷东学校 邬黎【课程分析】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6课财富中的法与德第一框的内容。这框是我国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完善经济秩序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政治花大力气抓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中考关于财富观的考题频繁出现,2010年中考第35题考了12分的材料题,选择题每年出现13道题。可见,本框题的内容地位非常重要。【学情分析】本课关于财富的时政案例很多,上节又学习了创造财富的途径,初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所以,教师上课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落实,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2、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国家税收的作用在教科书中表述得不够完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国家税收的作用。【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2012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可近年,红牛“下架门”、思念汤圆“创

3、可贴门”、果粒橙“农药门” 问题食品在反复考验人们身体的同时,也在伤害大家的感情。我们希望天天都是“315”,更希望即使粗茶淡饭,至少也要吃得安心。教学环节一:依法致富的意义 1. 呈现一组经济违法案例,如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揭开经济违法黑幕。 2. 学生结合上述案例,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案件分析经济违法的恶果。可以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的主题文字,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阐述其中的道理。 4. 呈现下面一些说法,让学生辨别正误,并说明原因。 谁守法谁吃亏。 只要是不造成人命案,小的违法行为无关紧要。 守法难以致富,要发财就得敢冒险。 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有很多空子可钻,

4、有本事的人要乘机大捞一把。 本活动要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致富的好处,认识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未来法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违法实际上危害的是我们大家的利益。遵纪守法实际获得利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深恶痛绝的情感 教学环节二:理解 经济活动中的“义”1呈现“义”字,让学生自由联想词语或故事。下面的名言可供参考。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名言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想。 名言 出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述而 君子义以为上。 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 见得思义。 孔子论语季氏 生,亦我

5、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2教师:“义”是非常重要的。正像教科书所阐述的,在我们所讲的“法”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即是“义”。今天的法制社会,不是不要“义”,相反,更加强调“义”。“义”与“法”同源共生。“义”即是我们心中的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法对于人的约束是外在的,而义对于人的约束则是内在的,这样的约束是最有效的。 3学生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经济生活中的“义”与“不义”。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呈现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做到“见利思义”。 (1)小王是某医院的医生。有个药品

6、推销员找上门来,要求与小王合作。只要小王在平时开处方时尽量多开某公司生产的药品,就可以每年拿到两万元的佣金。 (2)老张是某市食品卫生监督局的局长。一天,本市一个比较大的食品厂的厂长找到老张,要出50万元买一个“质量免检”的牌子。 (3)山西某私人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井下安全设施,致使因瓦斯爆炸而死伤上百名工人。煤矿老板为逃脱罪责并逃避赔偿,买通地方官员,将此事瞒了下来。 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义”的重要性,懂得见利思义,摒弃见利忘义的不道德的思想。 教学环节三:做积极纳税的好公民 1. 教师(呈现税务人员进行税收,纳税人纳税等的照片):依法纳税是当今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有关税收概念的主题文字,掌握税收的定义。这段文字中的“国家的职能”词,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的解释。(国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对外保护国民的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的秩序;促进人民的道德、知识与物质幸福的发展)同时要对“强制的”“无偿的”加以解释,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税收的特点和必要性。 3. 教师:我们懂得了国家税收的特点,现在,我们还要了解国家税收的用途。也就是说,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国家的税收用来干什么?同学们首先根据你们自己的了解,说说国家税收有什么用途。 4.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税收的作

8、用,教师进行总结。 (参考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源”中的税收的作用)5. 学生谈阅读 税收的作用后的感想:国家为什么重视税收,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罚力度为什么那么大等等。可以“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将会如何”为题,开展讨论。懂得纳税的意义以及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进一步了解纳税的意义,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热情,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通过进一步认识税收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课堂总结】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偷税漏税的现象。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后,我们要维护国家税收制度,支持国家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偷税漏税行为,将来做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课后作业】2010年中考第35题材料题(12分)【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2012年典型的关于致富时政案例,切实转变了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的严谨、综合运用(联系八年级下册市场经济)、有效设问和学生评价方面还有待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