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74787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模拟题集锦)1. 简述教育学的基本内涵。2.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3. 试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4. 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区别。5. 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6. 教育的基本特征。7. 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 答:从内涵上说,“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 学科门类的总称,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 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案论”、“德育原理”等等;二是 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学”是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

2、 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 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这种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 称也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2. 答: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 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 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 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

3、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 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 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 六,教案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 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 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 20世纪 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3. 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

4、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 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 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 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 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 发展奠

5、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育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没有 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犯一些简单化、机械化的毛病,这是我们应 当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4. 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区别:基本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习教育为奴隶主阶 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为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 校的教案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案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案;学校与 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困于狭小的天地,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 教育。一一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

6、的教 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 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步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 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案的基本组织形 式;科学的教案方法和现代化的教案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 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系统。5. 答:(1)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 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 映。(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或教育现

7、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 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 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或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东西。(3)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教育经验必定反映着教育规律,教 育经验积累多了就可以从中发现并概括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之中,教育 活动暗含了规律才能形成成功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育规律的实践形态并使规律具有 操作性,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理论形态并可以使经验具有普遍的推广性和指导性。6 .答:(1)教育的普及化。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全民教育文化水平的提 高,是每一个文明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础,所以应打破政治

8、、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 制,或对人受教育的种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使全社会成员都可以接受他们所希望接受的教 育。在我国,教育的普及化不仅指义务教育阶段,未来发展还应包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等。(2)教育的终身化。我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 新周期加快,仅仅靠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现代社会 的人应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中,终身学习。那种想以阶段性的教育去维持终身工 作的想法将被时代远远地抛在脑后,因此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学习的时候提 供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3)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是未来

9、教育 应在培养共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因为“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现代社会需 要创新人才,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依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体对学 习的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此外,教 育的多样化还应包括依据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阶段,甚至是不同的教育目标, 不同的教育结构。(4)教育的民主化。教育中存在许多不民主的现象,不仅指宏观意义上的专制教育,在 现代社会,主要指教育过程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太大,教师权威,压 抑学生主体性等现象。教育民主化就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公平的方式处理教育活 动中的各种事务。“

10、教育民主化的最终追求是能够实现整个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起点,到教育 过程,再到教育结果的全部公平。”(5)教育的国际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为教育实现国际化提 供了可能。“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教育处在全球共通的信息网络中,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 享,以全球的视野、国际化的观念组织教育过程。”国际化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了解国际形势及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6)教育的科学化。教育应遵循认知的规律,研究和遵循教育的规律,追求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并且,教育的决策也要科学化,教育决策部门不应只凭主 观意志或利益分配原则来决策,任何的教育决策都应该是高度理性化

11、的结果。“教育的科学 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化社会的法律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 础上。”现代教育是法制教育,各种教育行为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而且这种 法制化的教育也是高度理性化的。7.答:组成部分:(1)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 育。(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 的体质的教育。(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

12、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 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 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 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相互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 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是 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 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 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 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