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7411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数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案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87P88。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1、 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 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

2、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上下 高低 大小 前后 左右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 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活动1

3、:课件出示天气预报视频。(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 广州:1123 杭州:010 北京:55 沈阳:167 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谁愿意来做一次小小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天气? 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来播报天气。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活动1:观察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全国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 (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温度计,请小组内的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温度计

4、,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示模型) 学生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 生A:我看到有很多的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是刻度线,并说明刻度线与刻度线之间是1度. 生B:我看到温度计上有2个10,2个20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找到0所在的位置,并请一名同学动手在温度计模型出拨出0,知道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10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你们知道零上10度和零下10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吗? 0度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师:科学家们把在自然状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定为0度。 生C:我看到温度计有表示温度的符号。 师板书12,并让学生抛开温度读数。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

5、己小组内的温度计,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吗?(教室的温度大约在26度。) (1)比较26与0: 师:你发现26的点在0以上还是0以下? 现在你在教室里的感觉如何? 如果我们现在进到温度是0的环境中,你又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示0时的感觉。) 26与0哪个温度更低?(一名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拨出26度) (2)从温度的情景中提炼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比较5和5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温度是55,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零下5度和零上5度来吗(指名学生拨。) 零上5度和零下5度哪个温度更高一点,哪个温度更低一点?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进行观察,判断。

6、) 师:如果把这两个温度和0度相比呢? 5度和零下5度相差了多少度? 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就越高,越往下温度就越低。 认识正负数 师:人们是怎么表示零下5度的? 生可能会说在5的前面的加一个减“”号,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说法,并趁机介绍负数的读法,名称。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在5的前面加了一个“”号,那么我们在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会说是“+”号,从而引出正数,介绍正数的读法,名称。 师:我们再看看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有没有“+”号? 师:我们在表示正数的时候通常可以把“+”号省略。 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那负数的“”号可以省略吗?请学生说出理由。 师:我

7、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以外,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或负数来吗? 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会发现正负数是说不完的。此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以用“”来表示。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这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图片(课件出示表示5和20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表示的温度要低一点? 让学生说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A 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判断、结合小组讨论。 师: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5和20 吗?通过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或图片,哪个点离0更近作出判断。 B 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 20 。 活动2: 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

8、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是,得出还有0。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0是正数。 生2:0是负数。 生3: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学生来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不管学生说出何种回答,都要求他说清楚理由,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

9、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没有温度。 (2)零下温度一定比零上温度低。 (3)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记作-1200元。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2008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

10、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出示:比0低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 -2; -3 ,比0高的温度用带“”号的数表示,如:2; 6板书: 2 2引导学生回答:2、2分别怎么读?表示什么?强调比0低或高几度?3、介绍负号、正号。强调这两个符号和我们以前所学的运算符号加号、减号的表

11、达形式一样,但表达的意义不同。引导学生比较2、2,得出“”号可省略不写。师:刚才2和2与谁比较?(0)师:0表示什么意思?没有温度吗?出示: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指出:“”是一个温度单位,是一个整体。那么前面的这个数(2)是什么数呢?(负数)师板书:负数,并出示负数概念,然后指着2的2,问:这又是什么数呢?(正数),出示正数概念。抢答:出示两个正数,两个负数,生判断正负。再请学生举例子。板书后,引导学生说出要在这些正负数后面分别加上省略号。出示0,问:这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生答后,出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别把正负数圈起来。三、操作讨论,比较温度师:出示87页(3)哪个是最高温度

12、?哪个最低温度?你们知道这些温度是用什么工具测量出来的吗?(温度计)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温度计教具,请同学们说说温度计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水银柱 、刻度、单位。请学生根据地图上城市的温度分别拨出0、20、5、-20,师在温度计适当位置标出0、20、5、20,拨20时问:为什么不拨下面的20呢?生答后,强调:0以上表示零上温度,0以下表示零下温度,0是分界线(做手势)。让学生讨论:1、0和20哪个高?0和20哪个低?为什么呢?2、20与20比,哪个高?为什么?高多少?3、5和20哪个低,为什么?讨论5和20时,课件出示5和20情境图,让生结合情境图来回答,回答后分别做5和20时的表情。最后,让学生明确温度越高,水银柱越高,温度越低,水银柱越低。四、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五、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