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74065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湘教版练习:必修Ⅱ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集训真题再现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学生用书P138)1(浙江会考)我国有些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的规定,主要目的是()A支持国有企业增加公交收入B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C号召公民节省家庭交通开支D限制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用答案:B2(浙江会考)下列关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的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变大B城市化过程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广泛渗透C城市化的推进使某一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步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变D城市化过程使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答案:C3(浙江会考)下列选项,属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是()A土地沙化严重B土壤肥力下降C农药化肥污染

2、 D交通拥堵严重答案:D4(浙江会考)上海市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浦东新区的共同目的是()A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B转移市中心的污染企业C扩大城市人口、用地规模D建立新的工业、交通中心答案:A(浙江会考)下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市区人口集中郊区工业发达市区建筑物密集郊区汽车数量多A BC D答案:B6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答案:D(2013年浙江学考)浙江省某市调查了当地市中心和外围区域早晚高峰期间的交通状况。根据调查情况绘制

3、了汽车平均时速示意图(如下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市交通最拥堵的是()A中心区域早高峰 B中心区域晚高峰C外围区域早高峰 D外围区域晚高峰答案:B8下列缓解该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最合理的是()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大力拓宽城市道路C大量修建路边停车位 D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答案:A(2015年1月浙江学考)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读植被浅沟剖面图,完成910题。9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A蒸发 B地表径流C下渗 D地下径流答案:B10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A减少城市内涝 B拓展城市空间C缓解交通拥挤 D提高城市等级答案:A

4、(2014年浙江学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某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原因的调查统计表,完成1112题。原因换乘不便等待过长过于拥挤不安全不自由其他比重(%)22.827.931.25.610.32.211.下列属于公共交通方式的是()A电瓶车 B自行车C步行 D地铁答案:D12为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下列措施积极有效的是()鼓励私家车出行增加公共交通种类公共交通优先通行分散商业网点A BC D答案:B(2014年浙江学考)201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由原“一区五县(市)”调整为“三区三县(市)”。下图为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绍

5、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A城镇人口减少 B服务范围增大C城市等级变高 D职能种类减少答案:B14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是()A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B加速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C控制环境问题,治理各种“城市病”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答案:B15(浙江会考)读“某城市形成及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1阶段该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_;下列城市的形成与此相似的是_。A武汉 B深圳C大庆 D宝鸡(2)在t2阶段该城市工业企业主要布局在_;在t3阶段,随着_因素的变化,该城市工业企业逐步向铁路沿线迁移。(3)与t1阶段相比,在

6、t2阶段该城市的主要变化有_;此阶段易产生的城市问题有_。(4)与t2阶段相比,在t3阶段该城市采取了_等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答案:(1)河流A(2)城区交通(3)城区面积扩大、工业区增多、城区人口增多城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就业紧张(4)人口、工厂向郊区迁移,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16(浙江会考)2003年7月31日浙江某城市最高气温达43.2 ,读该城市南北向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专家建议,在该城北侧植树造林,南侧增加水域面积,利用小区域空气流动特性,以达到给城市降温的目的。请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阐述理由:_。(2)请你为该城市降温再献一计:_。答案:(1)

7、利用城郊间的热力环流,低空气流从郊区吹向城区,有利于城区降温(2)增加城区的水域和绿地面积;减少城区热量的排放17(浙江会考补)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城市人口数量呈_趋势。(2)该城市建立了_城和_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4)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_;并分析原因:_。(5)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并分析原因:_。答案:(1)扩大上升(2)卫星新(3)水源充足,水运便利(4)向河流上游迁移随城区面积扩大,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下降(5)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人口、产业集中,热量排放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