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736847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2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法特点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 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

3、,理清思路。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

4、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思考题是: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

5、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

6、张表格。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 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五、听全文录音。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甲天下山 : 奇 秀 险水 : 静 清 绿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1教学实录 教科版师:小朋友,你们知道

7、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生:桂林的山水很美。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生:(齐答)喜欢。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师:是写桂林的水吗?生:是写乘着船观赏

8、桂林的山水。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生:写桂林的水。师:(板书:水)第三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师:(板书:山)第四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和水。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生: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生:最好的。生:是第一的。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

9、,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生:桂林山清水秀。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生:欣赏桂林山水。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生:观看。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

10、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生自学。教师巡视。)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生:静。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

11、还有呢?师:清、绿。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12、。生:漓江的水清清的。生:漓江的水绿绿的。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生: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漓江的水真绿啊!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生:(再念)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生:(齐念第二句)师:绿

13、,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生:(齐念第三句)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生:不能。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14、。(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师:翡翠是什么?生:是玉石。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生:瑕。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生:无瑕的翡翠。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生:(念课文)。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