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733096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研究方法论讲义剖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研究方法论语言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做任何事都要有方法,语言研究也不例外。我们有的同学感觉写语言学的毕业论文 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关键之一是没有掌握方法。这里说的“方法”是广义的。第一章 语言研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一、有较好的驾驭文献的能力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渠 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 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世上一种人,出性常多事。终日傍街衢,不离诸酒肆。为他作保见,替他说道理。一朝有乖张,过咎全归你。引自寒山、拾得诗(寒山是有名的诗僧, 相传是唐代贞观时或大历时人, 又名寒山子。 隐居在天台唐兴 县的寒岩。拾得是国清寺和尚,与寒山交游。他们吟诗作偈,在一般

2、人看来,有如贫子 狂士。)二、相关语言理论知识实例一: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引自世说新语 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 当初姊妹分明道: “莫把真心过与他。 ”子细思 量着,淡薄知闻解好磨。引自敦煌曲子词抛毬乐(是研究唐五代口语的有用材料。 )这两个语料的“着” (箸)怎么解释?如何解释其发展演变?这就要用到语法化理 论。“着”由补语到动态助词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着”经常处于“ V+着+L ”的结构中,“着”是动词的补语, 后面跟的都是处所名词,几乎无一例外。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世德行)(着1)负米一斛,送着寺中。 (六度集

3、经卷 4)(着 2)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着”可以处于“ V +着+ 0”结构中,“着”后面可以跟实体名词, “着”变为动态助词。余时把着手子。 (着 3)莫为此女人损着符(府)君性命。 (叶净能诗) (着 4)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 “着” 的后面只能跟处所名词, 而到唐代却可以跟实体名词? 这不是语言习惯所能解释的。“着”本是一个动词,在魏晋南北朝时经常出现在“V+着+ L”的结构中,用作补语,已经虚化了,但仍然保留一点“附着”的意义,表示动作 的结果是人或物附着于某个处所,所以当时“着”前面的动词都是与空间位置有关(位移或静止)的动词, “着”后的名词都是处所名词。在语言使用的过

4、程中, “着”会因隐 喻从空间向时间投射,静态动词后面的“着” (着 1)和动态动词后面的“着” (着 2) 的差异也在投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 “着 1”由空间的持续变为时间的延续,逐渐演变 为持续貌助词,即“把着手子”的“着” 。“着 2”由空间位移的完成变为动作的完成, 逐渐演变为完成貌助词,即“损着符(府)君性命”的“着” 。正因为“着”的性质发 生了变化,所以它的组合也随之发生变化: “着”的附着义逐渐失去,变为表示持续貌 或完成貌的助词, 所以它前面的动词可以不局限于与空间运动有关的动词,同时, 它的后面的也不局限于处所名词,只要是能和 “着” 前面的动词语义相应的, 都可以出现在

5、“着”的后面, 这是因为体助词是表示动作的体貌的,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决定组合关系的不再是“着” ,而是“着”前面的动词。这种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这 个渐进过程中, “着”的语法化和组合关系的变化是互动的。实例二:再如我们去年讲的“差点儿”和“差点儿没”有时表示的意思相同。张三上楼睡觉。* 张三睡觉上楼。这又要用到认知语言学理论加以解释。实例三:门口站着一个人。* 一个人门口站着。 我吃了一个苹果。* 一个苹果我吃了。 这要用到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实例四:死了三天了。等了三天了。看了三天了。挂了三天了。前两例没有歧义, 后两例才有歧义, 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这就要用到的语义特征分析。“

6、死”类 +完成, -持续, -状态 “等”类 -完成, +持续, -状态 看”与“挂”的区别由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看半天了。 挂半天了。前一例没有歧义,后一例有歧义。“看”类 +完成, +持续, -状态“挂”类 +完成, +持续, +状态实例五:读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这 3 例意思不一样, 是由于语序和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 这要用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分析方法。实例六:吴语中存在全浊辅音声母,如:(並母)抱步(定母)同读(从母)情净(澄母)锄助(群母)拳倦再如:“玄”,“弦”。“去”,“寻”,“需”。浙江省有的地方保留有上古音,如:“是”,“提”“题”“堤”。“文”,“蚊”;“亡”,“忘”“

7、望”。 这些语音现象是不同时期的古音在方言中的保留, 对此研究就要用到历史比较语言学 的理论,将方言语音与历史语音相对照,考察方言语音所保留的历史层次。三、语言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带着问题大胆提出假设, 然后进行调查研究, 就像用探 照灯去找寻物品一样, 看所得到的材料是否能印证自己的假设, 如果与自己的假设相符, 就可以小心求证了。这很像做数学证明题。实例一:石毓智发现:英语中“ have”是完成体助词,而汉语粤语、闽语、客家话中也有用“有” 作完成体助词的,如:我买有三斤。我有收着汝个批。 (我收到了你的信)助词“ have”和“有”都是由动词虚化来的,为什么英语

8、和汉语表示领有的动词可以 虚化为助词?背后存在怎样的认知理据?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石毓智汉语领有动词与完成体的表达 ,语言研究 2004第 2期实例二:“把”的给予义的来源却才小弟正欲要阻,兄长已把在他手里了。 (水浒全传 38 回) 捉得这个和尚,请得一千贯钱来把我们做买卖,却不是好。(平妖传 30 回)先夫留下银子,我好意把你,我也不知怎的来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哥哥所遗衣饰庄田之类,都把他去。(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你可有盘缠?把些儿我去。 (西游记 76 回)实例三:“我被你笑死了”普通话没有这种说法, 这是受方言影响而造的句子。 但通过分析这种错误的普通话 让我考察我们

9、方言被动标记“把在”的用法,发现我们方言的“把在”还可以用作表原 因的连词,再进一步考察历史,发现汉语史上被动标记“被”和“吃”也有表原因的用 法:被义兵来,刬地坏了他事。 (朱子语类卷 127)被武松不管他,拖了过来。 (水浒全传 26 回) 只吃那嗓子粗,不中听。 (硃砂担一 四季花 白) 但乞了这左眼大,早年克父,右眼小,周岁克娘。 (金瓶梅 26 回) 由此我推测,这些表原因用法的“把在” “被”“吃”肯定是由被动标记发展来的,为 什么被动标记通常可以发展为原因连词?这是我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实例四: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他犯了一点错误。* 他有半点私心。* 他一点错误犯了。 他没犯一点错

10、误。 他一点错误没犯。* 他半点私心有。 他没有半点私心。 他半点私心没有。四、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语言现象要善于把握, 要有高度的概括、 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要全面、 透彻。实例一:既来之,则安之“既”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汉语大字典 、古汉语虚词词典 等都说是连词 “既然” 的意思,其实,这里的“既”仍然是副词“已经”的意思。表示推论因果关系是这个句 式表示的,而不是由“既”表示的。实例二:“也” 你去,我也去。 风停了,浪也小了。 尽管下雨,他也来了。 你也太不客气了。前两例有人认为“也”是表示并列,第三例有人认为是表示转折,陆俭明先生认为, 这 4 例“也”的基

11、本作用都是表示类同。你去,我也去。 (前后所说的两件事相同。 ) 风停了,浪也小了。 (这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自然现象,在缓和、 减弱这一点上相类 同。)尽管下雨,他也来了。 (不下雨、下雨都来,是不相应性类同。 ) 你也太不客气了。 (表示指出的问题并非只是提到的人才有,从而减弱了责怪、怨 恨的语气。)这都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 有的人写文章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不知道围绕一个中心来论证。当然,还需要写作能力,写文章应该惜墨如金,尽量少废话,更不要出现语法错误。 现在很多报纸杂志上, “地”和“的”都经常用错,而且不该用虚词的地方也滥用虚词。 例如:英语课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我也 通过了英语八

12、级考试。我被 朋友偷了钱。第二章 语言调查、汉语史研究中的文献调查1、文献的选择语言的演变只有通过书面记录才得以观察, 而这又必然受到用以记录语言的文字的 影响。 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难于如实反映口语。 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 但汉魏以后书面语 (文言)和口语逐渐脱节, 晚唐五代 开始出现以口语为主的“白话”篇章。选择能够反映口语实际的文献。汉语史研究的资料可分为语法词汇和语音两大类。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研究语法词汇文献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有:(一)唐五代(1)敦煌文书这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宋景祐二年( 1035 ),敦煌莫高窟寺庙里 的僧

13、人为了躲避西夏而逃走, 逃走前把一批经卷、 文书封存在千佛洞的一个洞室里。 到 1900年(一说 1899 年)才发现了这个石窟。但清政府对此未予重视,在 1901-1907 年 间,敦煌文书被英人斯坦因窃走 9000 卷,法人伯希和窃走 5000 卷,到 1910 年清政府 才将窃余部分运往北京,藏北京图书馆 8000 卷。此外,还有一些今存于日本和俄国。 共计有 22500 余卷。现在经过整理或校勘的敦煌文书主要有: 王重民的敦煌变文集郭在贻、张涌泉、黄征编敦煌变文集校议 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2)禅宗语录禅宗是佛教中的一派,注重“顿悟” ,常以师徒间的问答作为使人开悟的手段,因 此有

14、语录传世。主要资料有六祖坛经 、神会语录 、祖堂集。(3)唐诗、唐五代词、小说与笔记 主要以语言比较通俗的那一部分诗歌作材料。 最口语化的是寒山和拾得的诗。 项楚 寒山诗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笔记小说张鷟Zhu 6朝野佥载。(4)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圆仁于( 838 847年)十年中所写的日记,有较多的口语成分。(二)宋代(附金代)(1)禅宗语录 宋代的禅宗语录,最常用的是道原编的景德传灯录 。此书三十卷,成书于北宋 景德元年( 1004)。(2)宋儒语录 是理学家讲话的记录。朱子语类 (120 卷) 清代张伯行编的朱子语类辑略(3)宋人话本在宋代,“说话”(说讲故事) 的风气大盛。 说话

15、人所用的底本叫做 “话本”。“说话” 是说给普通老百姓听的, 所以比较 接近口语 。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宋元话本主要保存在明 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经过后人改动,因而 时代不容易确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晚唐五代的作品, 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元代 前后经过修改。清平山堂话本(明洪楩pi n编)今存小说二十九篇,其中三篇为明人所作,其余哪些作于宋代,哪些作于元代,研究者的意见不一。冯梦龙古今小说 (又称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共收宋元明 话本 120 篇。宋李昉等太平广记 ,是汉代至宋初野史小说的汇集。(4)史籍中的白话资料三朝北盟会编 250 卷,徐梦莘编,记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与辽、金和战 的始末。续资治通鉴长编李涛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00 卷,李心传撰这些史料, 或是外交谈判的记录, 或是诉讼时的证词, 都需要如实地记录当时的谈 话,如果改成文言,就会失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