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73050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复习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

2、成局部。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根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根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提醒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特点: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在逻辑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

3、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历和事实进展检验。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规研究方法规研究方法特点:规研究方法以*种价值判断为根底,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效劳的工具。互惠交换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实践说明:规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与失业者。P5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

4、一定围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的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P5总人口率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无弹性 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供给有无限弹性 Es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单位供给弹性 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一样。供给富有弹性 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供给缺乏弹性 E

5、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一样的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响性。无论是否处于就业或非就业状态,总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附加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的时候,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收入,二级劳动力中

6、年妇女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经济假说认为: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一特定时期,在*种工资率下愿意并且能够雇用的劳动量,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1 、需求无弹性,即、需求有无限弹性,即、单位需求弹性,即、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

7、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场递减。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构造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本钱也就是工资。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展的条件。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正确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

8、性表现: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结合的最正确途径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场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劳动力供给增加;如果劳动力需求不变,其结果必然是均衡工资率下降。年龄构造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部构成的变化。城乡构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改变劳

9、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均衡工资率提高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在人口增长、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下,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结果是均衡工资率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构造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所以工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根底,最终取决于劳动

10、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受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影响。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工资形式:根本工资福利根本工资根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局部。工资率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根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依据工作的工资标准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货币工

11、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件工资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决定了: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承当,劳动过程的控制本钱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管理本钱较大。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局部。福利和根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类:实物支付、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福利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其特征如下: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根底,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自定性和灵

12、活性实物支付优点:可以降低人工本钱,变相的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延期支付当员工具备享受资格时,获得使用权。延期支付优点: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加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自定性强;可使假设干社保基金实现积累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效劳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产品和效劳需求的总和。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

13、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YCSCI就业总量决定总供给价格函数:Z= (N)总需求价格函数:D= (N)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构造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摩擦性失业正常性失业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技术性失业是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解决方法: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构造性失业在全部失业中占有很大比重。解决方法:超前的职业指导和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季节性失业表现为:气候对行业生产影响气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三、需求缺乏性失业需求缺乏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14、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对付。缓解需求缺乏性失业的对策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缺乏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对非正常性失业,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缓解需求缺乏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 100= 100 社会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者周期平均失业持续期= 失业人数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平均失业持续期周年失业率100%= 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 52周失业的负面影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置和转移支付两类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构造要素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工会在其开展中承当着多重功能,最根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展集体谈判,参与决定根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展监视。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构造,以法律确定、保护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财政政策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