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71701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修于好重修醉翁、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游醉翁,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

2、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

3、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跑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早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具饮余于丰乐饮:饮酒

4、B.顾其山童水涸童:光秃 C.则砌而新之新:翻新 D.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程:衡量 【答案】A【解析】饮,使动用法,是喝酒,即“请(我)喝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答案】D【解析】均为介词,表被动。A项,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B项,连词,并且/况且;C项,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巡游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巡游时,发觉欧阳修。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

5、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别,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答案】C【解析】C项,“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错,于文无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分) 译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分) 译文: (1)我近来其次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 (2)(2)所以那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惑却经常有生活富裕自足的感觉。 参考答案: 4A5D6C 7(10分)(1)我近来其次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 (2)所以那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惑却经常有生活富裕自足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