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71562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点儿?评课稿 - 一年级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表达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小平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环节一:通读全文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周老师不讲一字一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周

2、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觉地边朗读边做动作,读得入情入境。环节二:出示课文第2-4小节,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别人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指名汇报表演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以上是这节课中朗读教学的两个环节,它把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到达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

3、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这两个教学环节至少给我有以下两点启示:一、读中有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周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周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用动作表演出课文的内容,不用老师示范,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

4、的喜人效果。在课堂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能有滋有味地活记乐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二、学中有导在周老师的课上,我们会发现她像学生的朋友一样,她已经把自己变成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上课中,周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课文,掌握课文,调和学生间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此时,她的作用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课堂上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周老师忙碌穿梭的身影:抚摸一下学生的头,轻拍一下学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倾听,或偶尔与学生耳语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其间有关课文内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读等,周老师很少提及。孩子们指导别人的过程也即是他们自己练习,感悟,提高的过程。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一群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但学习活动却进行地有章有法。看来,是周老师的“学中有导,不落痕迹的“帮助演绎出孩子们成功的学习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