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71495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生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生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生心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生心理教育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明显上升趋势,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不过,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通过众多事实可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增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动社会的进步。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

2、,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不过,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绝大部分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

3、29.69%。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适合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合。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从以上数字看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首先谈一

4、下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一、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1、学校原因:首先,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够。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而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点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别,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其次,因为课业负担很重,考试频繁,加上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又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

5、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逐步形成心理问题。再次,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一部分学生每临近考试就紧张,就害怕考不好,所以拼命准备,夜不成眠;有的在考试前承受躯体化症状的侵扰而逃避考试;更有甚者在高考考场上生理、精神失控,以至于中断考试。2、家庭原因:首先,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因为“代沟”的存有,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

6、矛盾不能即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其次,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再者,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很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很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很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

7、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很多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很多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3、社会原因:首先,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中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中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

8、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中学生一时难以选择。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1、教育界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首先, 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

9、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

10、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 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11、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先, 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

12、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以家长会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然后,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做父母的最大

13、向往。从我们对学生调查所反馈的信息看,学校在“减负”的同时,家长却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家长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现代社会,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社会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正常的智力外,还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虽然有时不顺心,也能肯定、积极地去面对;二是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欣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也能坦然处之;三是乐与人交友,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以诚恳、谦虚、公平、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容忍他人的短处和缺点,不轻易发怒

14、或仇恨、攻击他人;四是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去适应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人物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而这些都是健康心理的主要内容。家长一定要摒弃那种以考试论高低,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观念,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