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713078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当代中国艺术与生活 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柏拉图认为艺术模仿生活,所以他轻视艺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理型世界,高 于生活。一般现在人都赞成后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日常生活和艺术之间有着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就在考虑生 活之美与艺术之美,一些有灵感和创造热情的创作者出于对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审美加 工从而形成艺术品的过程满足了人们的主观情感的需要并达到了娱乐目的文化现象 艺术便产生了,它和人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有关,它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不可 稀缺。艺术起源于劳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艺术的起源阶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 期开始中经新石器时代到野蛮其

2、高级阶段(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长达几万年的时间。 早欧洲一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里发现早期人留下的生活用具,用燧石做成的石刀石斧 等用具表明了文化发展的低级阶段,到了晚期甚至有的工具上已经出现精细的加工一 刻绘生动的动物画,甚至还有兽角上的原始雕刻,这大概算是人类最早的艺术遗迹 了。在生活物资极端匮乏、生存条件异常恶劣的状态中,人们的生产活动依然包含着 艺术创作以及审美趣味,表明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层面,是人生活 状态中的一种存在形式。人在生存的过程当中产生的情感与体验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 而艺术的创造过程和对艺术品的欣赏又构成了具有审美意味的生活元素。艺术与生活 原本就密切联系、水

3、乳交融。当代中国,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与生活呈现出与以往有别的特征一一审美泛化。审 美泛化的两个维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由于民众的自我观 念增强,个人的审美需求、文化认同得到很大限度地关注、张扬,大众文化以其庞大 的社会群体的倡扬而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对立,通俗艺术挤占了纯艺 术、审美进入日常生活。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具体表现为“日常 生活美学”和“超越性美学”这两种对于大众文化大行其道持不同态度的主张的论辩。 在这个普遍受到精神压抑和娱乐随处可见的社会转型期,精英们有义务站出来将文化 潮流导向方向基本正确的轨道上来,让主流文化始终保持审美的超

4、越性。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只有首先转变了观念,转变了我们头脑中的艺术 观念,才能初步解决观念与实践之间的这种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然而,建树当代中国艺术观 的新路究竟何在呢?这种艺术观的新构,一方面要与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实情相匹配,否则,艺术观就会被 建成空中楼阁而毫无依凭;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本土自身的理论规定,否则,艺术观的建设 就会成为沙上建塔而失去地基。用更简明的话来说,当代中国艺术观既要与时俱进”,又要 “扎根本土”。所以说,当代中国艺术观亟须加以重建,它要成为既带有“当代性”又具有“中国性”的艺 术观,而重建的最切近的途径之一,就是以中国化的当代“生活美学”来革新当代中

5、国艺术观。 这意味着,当代中国艺术观的最新建树,要再次回归到“现实生活”,要重新定位于“新的美 学”。当代中国艺术观要成为“当代的”艺术观,就需要应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转化而及时调整 自身,而当代文化转化的重要面相就是所谓的“审美泛化”,它具体包括“日常生活审美化” 与“审美日常生活化”两种逆向的运动。实际上,艺术的创作与接受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都 是深植于当下生活之中的,而当代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被审美化了,出现了一种将一切日常事 物赋予审美意义的“超美学”现象。在这种生活美化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同时,当代艺术的先锋 也在实现着另一种转化,那就是将审美活动越来越拉向了日常生活,艺术与非艺术的交融地 带

6、,恰恰成为了当代艺术家们最集中工作的舞台。在后现代社会,也就是当下,感性现代性取代理性现代性占据和支配着日常生活,各种 流派的声音在呐喊应该坚持什么样美学。在这种情况下,反思也受到不同审美观点的扰乱。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主张,都是对当下主流文化走向的关切,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人云亦云。 对大众文化的民主性和低俗性采取肯定与批判相结合的全面的观点。重建合理的审美原则, 即“超越性美学”摆正艺术在生活里的位置,即展开对日常生活审美的批判,坚持审美的 超越性,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理论的需要,还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立场。我们要坚持美 学的形而上性质、和审美的超越性,使“超越性美学”指向终极价值、肯定人的自由的特性 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我们期待在不懈的追求中能再生出“古希腊雕塑”和“中世纪建筑”这 类展现着人类精湛纯熟的技艺和表现出“崇高” “自信”、“信仰”等有着深层内涵的宏伟主 题的艺术作品留世,也期待着人们能在真正的经典艺术品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渺远、生活激 情的沸腾、心灵世界的充实、圆满、适意、宁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中国陶瓷,丝绸,雄伟的宫殿, 民间的剪纸,皮影,糖艺成为民艺的代表,诗中花鸟早已融会贯通。还有那举世闻名的苏州 园林,更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典范 语文考试29号明德N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