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70661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靠科技创新 建设特级安全高效矿井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潘一矿一、潘一矿基本情况(一)矿井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潘一矿于1983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方,距淮南市中 心(洞山)约23km矿井以南有淮阜铁路通过,并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本矿。矿井周围公 路四通八达,至东南约15km处,可转接淮河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二)井田范围、地质赋存条件、地质储量潘一矿井田西与潘三矿井田相邻,北与潘二矿及潘北矿井田相邻。矿井东西长约14.6公里,倾斜宽约4.0公里,面积约54.6717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末,全矿保有地质储量81403.4 万吨,可采储量40393.6万吨。矿井可采和局部可

2、采煤层共13层,已开采13-1、11-2、8煤层。2006年,开采的煤层是 13-1煤层(含底区)、11-2煤层。7煤层正在掘进。(三)自然灾害矿井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1)矿井水害新生界松散层下部含水层组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矿井设计时留设了80n防水煤岩柱。(2)煤层自燃倾向性各煤层均具有自然发火性,自然发火期为 36个月。2003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潘一矿煤层自然发火期均为3-6月,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3)矿井瓦斯潘一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3-1、11-2、& 4-1煤层均属突出煤层。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4)煤尘爆炸性潘一矿各主采煤层除3煤、1煤局部地

3、段受火成岩影响变质为无烟煤,煤尘爆炸性指 数小于10%外,其它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一般都大于28%。13-1、11-2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更大,一般为3740%。2003年经重庆煤科院鉴定:煤尘具有爆炸性。其中,13-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37.7-46.3% , 11-2 煤层煤尘爆炸指数 35.7-38.2%。(5)顶板灾害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纵横交错。大部分煤层顶板结构为复合型顶板。顶板管理异常困难。(四)矿井布置、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劳动组织等矿井原设计划分为-530m、-670m -800m三个水平,后调整为-530m -800m二个水平,上、下山开采。目前,正在开采一水平 13-1、1

4、1-2煤层。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 年,经过系统改造后,2006年矿井综合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从2004年7月开 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预计到 2007年底完工。根据关于潘一等五对矿井改扩建工程 安全专篇设计的批复(皖煤安监监一字200599号文),潘一矿技改后的设计生产能 力为500万吨/年。目前,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综采(综放)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矿井生产系统齐全,有通风、排水、供电、运输、抽采、注浆(注氮)、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随着技改完工后,矿井生产能力将增大,矿井相应生产系统正在进行配套升 级。矿井有三个综采队,7个掘进队(掘进5个、开拓2个)。矿

5、井采掘关系正常,“三量” 及可采期符合规定。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分区布置。矿井第一水平标高-530m,戈扮为6个采区,分别是东一、东二、东三、西一(现已采毕)、西二、西三采区。采区内上、下山开采,13-1煤层回采下限-630 m,11-2煤层回 采下限-720 m ;二水平标高是-800m。矿井劳动组织形式为“三、八”作业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目前,矿井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及二水平延深工作。(五)主要提升运输装备、采掘工作面主要设备主井装备原西德生产2台GHH架4型直径4米的多绳摩擦轮提升机;副井装备了上海 冶矿厂生产的 JKD-2.8 X 6型直径2.8米多绳摩擦轮提升机;南风井装备了1台2JK

6、-4.0/20B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东部煤炭运输全部采用皮带化;西部煤炭运输系统改 造井巷预计2007年5月底完工,预计2007年8月底实现煤炭运输皮带化。采掘设备更新升级,大量采用大功率、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设备。采煤工作面装备了采煤机、链板机、液压支架;大部分煤巷掘进工作面装备了掘进机;岩石掘进工作面全 部装备了耙矸机。另外,大部分岩石掘进工作面除装备了耙矸机外,还装备了皮带机,实 现了矸石连续性运输。(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矿井建设了局域网,构建了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1潘一矿建立了局域网与矿区局域网互联。矿上所有的计算机实行联网,实现了

7、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2井下大巷轨道运输全部实行计算机调度,及时掌握运输信息,保证运输畅通无 阻。同时,避免了运输事故的发生。(3)矿井装备了北京长安瑞赛公司生产的 KJ2000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对井 下瓦斯、风速、一氧化炭、温度、负压、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等设置传感器,实行计算机 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现场管理中,严格执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回风流瓦斯 浓度0.8%断电的管理规定,避免了 “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七)环境保护方面严格执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市矿统筹”建设和谐能源基地和能源城市的发展战 略,遵循世界能源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潘一矿表现就是

8、开发资源 与节约资源并举,坚持开发就利用,不利用不开发,不浪费的原则,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二、2006年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原煤产量完成情况:全年完成399.37万吨(其中回采产量为359.78万吨),比2005 年同期增产47.93万吨;比2001年同期增产142.49万吨;平均工作面个数2.85个,比2005 年减少0.74个;工作面平均单产10.52万吨/个.月(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行业级考核标准 为0.8 X 12万吨/个.月),比2005年增产2.51万吨/ 个.月;矿井最高月产量达到481660吨, 创造了潘一矿月产量纪录;最高日产达到15118吨,也创造了潘一矿日产纪

9、录。(二)掘进进尺完成情况:全年完成掘进进尺(含开拓)27811米,比2005年同期增加 4608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9122米。其中,岩巷进尺12386米,比2005年同期增加2122 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7445米;平均掘进工作面个数19.52个/月(含岩巷11.02 个/月), 综合单进118.73 米/个.月,其中岩巷93.62 米/ 个.月。双突区域最高月进尺达到212.6 米, 突破潘一矿双突区域月进尺的纪录;岩巷最高月进尺达197.4米,也突破潘一矿岩巷月进尺 的纪录。(三)锚杆支护完成情况:全年完成锚杆支护进尺19791米,锚杆支护率71.16%锚杆支 护进尺比2005

10、年同期增加6420米;比2001年同期增加13113米。(四)2006年期末在岗职工人数为5137人,其中原煤生产人数1532人。原煤生产实际工 日332184工日,原煤生产人员效率12.02吨/工。在岗人员平均工资5.36万元/人年,比 2005年在岗人均工资增加1.37万元,同比增长34%(五)矿井共有三个采煤队,采煤机械化程度100% o(六)矿井“三量”以及可采期符合国家规定,能够保证正常接替。(七)矿井共有7个掘进队(煤巷掘进队5个、岩巷开拓队2个)。(八)煤矿经济效益显著。2006年,原煤生产全部成本328.54元/吨,比计划降低31.43 元/吨;商品煤灰分实际完成29.87%,

11、比计划降低0.23%;销售原煤399.37万吨,实现利润 18228.89 万元。三、2006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成果及刷新纪录进一步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使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效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经过全矿职工共同努力,全年完成产量 3993666吨,刷新了本矿多项纪录。(一)2006年元月7日,矿井创造了日产15118吨本矿纪录。(二)2006年元月份,在1541 (3) 工作面创造了月产172990吨本矿纪录。(三)2006年5月,矿井创造了月产481660吨本矿纪录。(四)改进掏槽眼布置形式,推广应用复式

12、楔形掏槽和二次掏槽技术。在1521 (3)高抽巷(岩巷)采用了复式楔形掏槽方法,创造最高月进度达到了 197.4米,刷新了本矿纪 录。(五)在1521 (3)下顺槽“双突”工作面造了月进尺 212.6米,刷新了本矿纪录。(六)2171 (1)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了落差 H=5- 6m大断层。此举成功,不但避免了设备安装、拆除工作量,节约大量安装、拆除费用约500万元,而且消除了上方13-1煤层的突出隐患。(七)主、副井引进ABB公司提升机电控液压制动设备。控制系统、装卸自动化系统的 改造升级,电控系统数字化控制,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八)通风系统的主通风机引进德国和英国技术。动叶可调式轴流

13、风机的更新改造,确 保了高负压、大风量下稳定运行,并能根据井下管网通风参数或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闭环 控制。预留数据接口,为通风监测、监控提供了可靠保障。四、2007年职代会工作报告(另附)五、2006年潘一矿安全状况(一)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潘一矿的工商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五证一照”齐全、有效。潘一矿依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完善了以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考评奖惩制度;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制度;工伤保险 管理制

14、度;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与使用制度;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入井检身制度与 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11)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2)设备、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度等。潘一矿制定并实施了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安全一号 文的贯彻、确认资料报矿安监处存档。矿井的安全救护工作由驻扎在潘一矿的淮南矿业 (集 团)公司救护大队第一中队负责。潘一矿设有驻矿安监处、生产技术科、工程管理科、地测科、机电运输管理科、通风 科、调度所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机构设置符合规定,各部门配备的人员精干,满足工作 需要。(二)安全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使用情况矿井通风系统:潘一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单翼对

15、角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19.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03m3/t。矿井实行分区通风。各采区都有独立的进、回风巷道,每个采区均有专用回风道。三个进风井和二个回风井目前正在使用。即主井、第一副井及南风井进风,新东风井和 中央风井回风。潘一矿中央风井现运行的风机为沈阳鼓风机厂生产的 K4-73-11-32型通风机; 东风井风机房安装两台GAF37.5-22.4-1型风机。目前,通风系统设备完好,设备性能均良好, 按规定配齐辅机,各种监测数据正常,通风能力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矿井抽采系统:矿井采用地面永久抽采系统为主、井下局部抽采系统为辅的瓦斯抽采方 法,实现了对矿井瓦斯进行连续抽采。矿井现有中央区和南风井区两个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 统,两个抽采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切换。中央区永久抽采系统共安装4台抽采泵,2台型号为2BE 1 -505水环式抽采泵,2台2BEF-72型真空泵;南风井永久抽采系统安装 2台型号为2BE1-705 抽采泵。井下建有移动抽采泵站进行辅助瓦斯抽采,永久抽采系统与井下移动抽采系统相结 合,既能满足井下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需要,保证了安全生产,又能满足地面瓦斯发电和民用的需求。矿井防灭火系统:潘一矿目前主要采用灌浆及注氮方法进行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