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69923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教案-华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题第一章复习课型复习共1课时;第2 周第3课次教学方式启发、总结、讨论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基本知识:(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耳的结构及其听觉的形成。(4)知道乐音的三要素,知道噪声和乐音的主要区别(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难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手段投影教学过程前提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

2、较快,在气体中较慢。3、声音具有能量,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4、耳的结构主要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耳蜗组成。5、听觉的形成: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听觉中枢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拓展应用)回声现象(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vt7、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之间的距离有关系。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

3、同的。8、噪声(1)概念:(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例题(课堂练习)【例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的。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分析】实验证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介质向周围传播的。真空中即使有声,也不能向周围传播声音。【解答】振动;介质;在真空。【例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声音。传播最快的是_。【分析】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可作介质传播声音。实验表明,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解答】传播;固体。【例3】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

4、?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分析】根据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340米/秒,利用s=vt,求出障碍物至少应该离人们多远。【解答】设障碍物离我们s1,人要听到回声,声音应传播的路程为2s1,听到回声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多于t1=0.1秒。利用s=vt得【例4】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分析】根据

5、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的传播速度。【解答】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测出声音在一些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本题也可利用比例法求解,请读者自行研究。【例5】用双手蹦紧一张较薄的纸,然后对它喊一声,手会感到振动,这是因为_。【分析】喊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声波,传出口外的振动空气声波再作用于纸,使纸振动。【解答】喊出的声波作用于纸,使纸振动。【例10】敲击一下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因为_的_发出的【分析】敲击给碗一个扰动,使碗缘开始振动产生声波传至人耳,就听到声音了。【解答】碗缘;振动。【例1

6、1】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分析】人吹笛子时,吹出的气流进入笛腔使腔中的空气振动,再通过手指开堵笛孔来改变笛腔长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解答】笛中的空气。【例12】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解答】没有空气。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熟记理解基本概念2P34练习题【例6】敲击一下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因为_的_发出的【分析】敲击给碗一个扰动,使碗缘开始振动产

7、生声波传至人耳,就听到声音了。【解答】碗缘;振动。【例7】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分析】人吹笛子时,吹出的气流进入笛腔使腔中的空气振动,再通过手指开堵笛孔来改变笛腔长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解答】笛中的空气。【例8】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解答】没有空气。【例9】甲同学说话时,声带3秒振动900次;乙同学说话时,声带5秒振动1470次。则这两位同学的音调相比较( )A 甲的高些 B 乙的高些 C 相同 D无法比较【解答】A【例10】“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解答】D【例1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 ) A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听觉中枢B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神经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觉中枢C声波一外耳道一听小骨一鼓膜一听神经一耳蜗一听觉中枢D声波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听神经耳蜗一听觉中枢【解答】A作业1熟记理解基本概念2练习册本章复习题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