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69639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小故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小故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小故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小故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小故事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给每一株野

2、草开花的时间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暮夏时,一株野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这位朋友怀疑是它也是兰花中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了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腊兰?!”这位朋友惊呆了。而当那位隐士知道这个结果时,惊呆的人又多了一个,他不

3、无感慨地说:“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它刚发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的价值了。”十永不凋谢的玫瑰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

4、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用爱心哺育孩子成才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

5、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查考外,其余180名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骄人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了,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教师要学会用爱心去培育,影响学生。用尊重呵护孩子的心灵 二战期间,在德国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子里有一位老人,生活得很安宁。一天,一位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的栅栏外徘徊,一脸的焦虑和沧桑。老

6、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男子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扎栏里的木头抗到那边的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子眼睛一亮,连声应答,脱去礼帽风衣,很卖力起的吧木头扛过去并摆放的整整齐齐。那天晚上,那男子心情愉快的在餐厅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热烈交谈,交谈战争结束后各自的打算。最后,男子酒足饭饱地又踏上他漂泊的旅程整个战争期间,从城里逃难出来的饿肚子的人很多,那位老人家里的木头无数次的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其实,那对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这是何等的仁慈心肠!当她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住,给受助者一个机会,以便使其感到自己的受助是因

7、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从而心安理得,并不蒙受一点儿难堪。 大爱无言,大智若愚。有这个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想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大智慧。教师整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他们的心灵需要倍加呵护,特别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个个小错误时,更需要教师们小心翼翼地给予保护,是他们免受伤害,不在心灵中留下一丝阴影。 用宽容容忍孩子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着,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被尊重

8、、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是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会创造无数奇迹,相反,一个缺乏爱心的老师会毁掉一个或几个孩子,这样的老师多了,就会毁掉民族的希望。而后一个例子则说明了宽容的重要性。宽容能唤起人们的潜意识,在关键的时候能矫正他们的人生之舵。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运用宽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运用宽容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的统一。你可以把对方“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但你不会运用宽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泯

9、灭了。用“唤醒术”回归教育的本意 教师是心灵的雕刻师,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实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苏格拉底本人不就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是吗?它利用产婆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生

10、性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教育的目的不在传授和接纳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学生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学生,而且要唤醒学生内在得人格和心灵,解放学生的内部创造力。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事业,是智慧与智慧的对话。那位智慧的德国老人的故事应当是我们明白,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呵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性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平等意识,当有一天,学生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与冲动时,教育也就回归到了其应有的本义-唤醒,这也正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所在!那位智慧的德国老人的故事应当是我们明白,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呵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性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平等意识,当有一天,学生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与冲动时,教育也就回归到了其应有的本义-唤醒,这也正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