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69370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混合饲料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27:1,商品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达到16:1,蛋鸡产蛋阶段饲料转化率达20:1,淡水鱼饵料系数达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鱼饵料系数达到12:1。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40个,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到30%。一、 饲料添加剂生产和原料开发能力稳定提高2015年,全国饲用维生素产量28万吨,占全球的685%,分别比2010年增长15倍和225个百分点;饲用氨基酸产量152万吨,占全球的387%,分别比2010年增长11倍和96个百分点。其中

2、,蛋氨酸产量超过10万吨,改变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3年公布新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有机矿物元素、酶制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计97种,比2008年版增加36种。饲料生产企业积极利用小麦、高粱、大麦等原料替代玉米,加快开发发酵豆粕等新型优质蛋白,能量饲料原料多元化和鱼粉替代取得明显进步。秸秆饲料化利用稳步推进,饲用量稳定保持在2亿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47%。二、 下游行业对饲料行业的影响饲料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饲料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水平。随着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被关注,下游养殖行业对肉制品要求更高、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加

3、深,这些均对上游饲料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一)猪周期导致猪饲料行业呈现一定周期性波动饲料行业市场需求直接受下游养殖业影响,最终取决于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情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我国肉类食品消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巨大的肉类食品消费增量需求促进畜禽、水产养殖从而推动饲料行业不断增长。因此,长期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短期内,受下游养殖业存栏量波动变化的影响,我国饲料产品的需求量也存在一定变化。(二)下游养殖业对肉制品高要求倒逼饲料企业质量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以规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行健康无公害养殖已成为下

4、游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必须不断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水平、安全性等指标才能满足养殖企业对饲料产品的要求。(三)下游规模养殖度提高推动饲料企业加速整合近年来,国内居民肉类消费总量保持稳定,畜禽养殖规模总体保持高位水平,推动饲料行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下游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对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综合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上游饲料企业加速整合。三、 饲料行业发展现状我国饲料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相应增长,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5、。(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饲料总产量稳定增长随着我国人民对绿色肉、蛋、奶类食品需求上涨,带动生猪、禽类、水产等动物产量相应增加,饲料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我国饲料产量占比高的主要是猪饲料及肉禽饲料。其中,2010年至2021年猪饲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比例平均在40%左右;蛋禽饲料产量总体呈现相对稳定态势;肉禽饲料产量由2010年的4,735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8,910万吨,呈稳步增长趋势。(二)国内饮食习惯促使猪饲料行业为最大细分市场在我国民居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至2021年我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均达到50%以上。猪肉消费带动了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

6、进而推动了猪饲料行业规模大力扩张。2010年至2021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从5,947万吨增长至13,07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43%。2019年度,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生猪养殖规模大幅下降,导致猪饲料产量亦有所下滑。为保证猪肉供给、稳定猪肉价格,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各部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下游生猪养殖业。2019年9月,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及稳定地区生猪生产。2019年9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

7、策,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支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截至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有所回升,恢复生猪生产相关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生猪养殖户补栏信心进一步增强,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势头更加强劲,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探底回升,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回升带动猪饲料需求也相应增加。(三)饲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加速提高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扩张和整合等多个阶段,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已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整合后期。随着饲料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被压缩,综合管理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技术水平弱的中小

8、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而被动或主动退出,而大型饲料企业凭借着规模优势,并采取兼并收购、扩产增能、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生猪养殖户如果按照年出栏数量规模可划分为年出栏500头以下、年出栏500-10,000头、年出栏10,000头以上等三类,其中第一类一般为散户养殖,后两类为规模化养殖。相较于作坊式小规模的散户养殖,规模化养殖企业在育种、防疫、成本控制、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因此规模化养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而散户养殖户的数量逐年减少。规模化养殖企业通常采用更有效、更精密的多阶段饲喂方式进行养殖,该种方式对饲料的质量、安全和营养性提出

9、更高要求,从而倒逼饲料企业需在产品供应及时性、产品安全性、营养水平及产品环保性等多个方面满足客户需求。饲料行业内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巩固和扩大优势地位,亦不断采用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加大研发力度及兼并收购等方式,使得饲料行业内企业呈现逐步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市场整体集中度提高。近年来,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支持下游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2016年4月,农业部出台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实现2020年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成为生猪养殖主体,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2019年9月,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要加

10、大对生猪主产区支持力度,到2022年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下游养殖户所呈现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不断深化,也促使饲料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四)禁抗令促进生物饲料迅猛发展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明确了饲料端减少抗生素和限制抗生素的时间表,要求自2020年7月1日,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进一步提升我国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保障终端食品安全。禁抗令发布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生物饲料因采用了发酵工程、生物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具有替代抗生素、调节动物营养平衡、提升免疫力、提高

11、适口性等优点,可有效保证肉制品质量安全及品质,满足禁抗要求。同时,生物饲料在解决饲料资源短缺、养殖环境污染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可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而有效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量,同时可有效开发非常规饲料原料、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从而达到缓解饲料资源紧缺、减缓人畜争粮问题及降低成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减少畜禽的粪氮、粪磷等排出量及有害细菌残留,从而大幅度减轻环境污染。2016年10月,农业部发布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产品中的应用。2017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明确提出生物饲料为生物农业产业中的重点产

12、品,将促进生物饲料产业发展作为十三五推动饲料工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将完善生物饲料相关产品标准和评价规范作为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将鼓励支持生物饲料产业发展作为行业政策完善的重点工作。生物饲料成为饲料行业禁抗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四、 饲料行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饲料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行业内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采购、生产及销售体系。采购方面,饲料产品的成本主要构成为各种原料,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原料质量、价格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原料质量稳定性以及提高采购议价能力,饲料企业往往采取由总部统一采购的方式,通过规模化采购有效保证原料来源稳定,并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方面,由于我国养殖业正处

13、于规模化养殖及大量散养户并存的时期,且散养户数量占比相对较大,养殖户呈现全国各地分散经营的特点,而饲料产品存在一定保质期与销售半径限制,使得饲料企业主要采用属地经营方式,在下游辐射点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工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品质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销售方面,由于我国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数量众多且大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为提高销售效率、扩大销售范围,饲料企业主要通过经销模式来维护该区域养殖户,将产品买断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售卖给周边养殖户。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则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因此饲料行业采用直销+经销模式开展营销。五、 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一)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稳

14、定提高营养改良型酶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研发具有抗氧化、抗应激、分解霉菌毒素等特殊功能的新型酶制剂。开发具有耐酸、耐热等不同特点的微生物制剂,以及满足不同动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差异化需求的微生物制剂。加强药食同源类植物功能挖掘,鼓励提取工艺稳定、功能成分清楚、应用效果明确的产品申报新饲料添加剂。开发饲用多糖和寡糖产品。制定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和评价技术规范,引导新型饲料添加剂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二)研发推广安全环保饲料产品集成氨基酸平衡配方、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技术,发展改善动物整体健康水平的新型饲料产品,促进药物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产品,促进畜禽粪污减量排放。

15、按照修订后的饲料卫生标准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总砷含量,禁止添加有机砷制剂。按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要求严格控制饲料中的铜、锌用量,防止超量添加。推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全发酵配合饲料产品。开发与地方特色动物产品、功能性动物产品生产配套的饲料产品。加快发展宠物饲料产品。(三)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以主要畜禽品种为对象,完善动物营养需要、饲料原料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动态预测模型。以近红外光谱等技术为基础,完善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饲料企业日常积累的实测数据建立收集、汇总和挖掘机制。按照引导支持、技术机构协调组织、饲料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精准配

16、方技术示范。六、 饲料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饲料行业周期性饲料行业的下游产业为养殖业,养殖业市场需求变化取决于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情况,从而影响饲料行业整体市场状况。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畜禽肉、蛋类、水产品、奶及其制品的需求相应增加,总体需求量基数较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长期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短期而言,受下游养殖业存栏量波动变化,相应的饲料产品也发生一定周期性变动,对于饲料企业造成一定压力。随着近年来国家采取积极推广规模养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和生猪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维护猪价稳定,从而有效保障饲料行业需求稳定。(二)饲料行业区域性由于饲料从生产端到销售端通常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一般情况下,配合饲料的运输半径为60至100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