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69048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2.3城市化3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城市化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四、

2、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的进程。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教学难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七、课时安排建议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建议建议教师结合当地城市发展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们探究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以此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由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变成人口达千万的特大城市!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的例子有很多。又如北京市的用地规模发展也很迅速。北京的市区在1949年前,二环路还没有形成规模。现在,五环路、六环路已经通车。由此看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发展是经济发展

3、的结果,但城市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思考】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哪些?1.识记: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2理解:城市化过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应用:学会根据相关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特点、进程及其影响。学生用书P32P33一、什么是城市化图表导读1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目有何变化?(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等级有何变化?举例说明。(4)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城市数目是否增多;城市规模是否扩大;产业结构变化。(2)城市数目增多。(3)城市等级提升,如杭

4、州、无锡、苏州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常州、宁波、镇江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湖州、嘉兴、泰州、绍兴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4)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高低发展特点分布国家初期阶段A较低发展缓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图表导读2读教材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变化?(2)由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及成因。(3)据图分析1975年以

5、后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1)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2)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3)1975年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城市化速度减缓。因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3.生态城市化(1)目的(2)目标学生用书P33P35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教学

6、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的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

7、力过剩融会贯通1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都可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但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更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更大。2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集中,城市化推进很快;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典例1】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50201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材料二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变化。(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时间在_。(2)对比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速度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3)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

8、特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197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高于发展中国家,而198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低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得出结论。第(2)题,仔细阅读材料一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从交通、环境、地租、就业、治安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20世纪70年代(2)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速度发展中国家低快发达国家高慢(3)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等。 活动点拨 一、教材P31读图思考(1)图片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1985年到2000年的城市发展状况,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一个地区城市化

9、的发展过程,应主要从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入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表现理由说明城市数目增多特大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原有的三个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三个大城市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由过去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二、教材P34活动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10、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三、教材P35活动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

11、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中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当前有关城市问题的视频或图纸,让学生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

12、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方法点拨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融会贯通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原因造成的。在城市化建设中,城市改变地形或依地形而建,破坏地形构成,易引发灾害引患;破坏自然植被或植被覆盖率

13、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易形成热岛效应。地面硬化,城市地表、地下水系破坏,城市排污、排水能力下降,易形成城市内涝灾害。所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应是合理规划;建立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典例2】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第(1)题,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

14、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答案(1)C(2)A 活动点拨 四、教材P37活动11995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20%,年增长率为2%,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2 4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五、教材P38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郊区与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