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6862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吊装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石高速石家庄段 ZS4 标起重吊装作业工程安全措施编 制: 马 建审 核:批 准:中铁隧道集团张石高速项目部2006年5月 20日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为加强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作业安全, 提高起重吊装作业应急处理 能力,将起重吊装作业因违章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 保障国有资产和 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一、危险性分析及相应控制措施: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起重吊装作业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重 要环境因素。 1、无吊装方案或方案未报批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 措施是吊装作业无方案或方案未批准不得开工; 2、吊装作业人员无证 上岗引起重大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3

2、、 构件就位后未采取固定措施摘钩引起重大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构件 就位后,应立即将拉杆和支撑焊牢或锚固,方可摘钩。 4、疲劳驾驶 操作、精力 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合理调整工休时 间,杜绝疲劳驾驶; 5、吊车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灵敏引起 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落实设备日检、巡检责任制,及时检修, 确保设备状况良好; 6、超载、超限或吊装不明重量的构件引起一般 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主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 “七禁止”“十 不吊”规定; 7、斜拉、斜吊或吊地下埋设的物件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执行主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七禁止” “十不吊”规 定; 8、恶劣天气从事吊装作

3、业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 主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规定; 9、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 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执行主要施工机械操作规程规定; 10、作 业人员未按规定佩带护品引起重大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 业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11、钢丝绳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 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是执行 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第 516条规定; 12、卡环质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 是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 515条规定; 13、起吊 物件不设溜绳起重伤害一般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 523 条规定; 14、构件倒运未放稳搁实或支撑不牢导

4、致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是执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 531 条规定; 15、酒后作业起重伤害一般禁止酒后从事吊装作业; 16、穿拖鞋、硬 底鞋或易滑鞋作业导致高空坠落, 控制措施是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易 滑鞋从事吊装作业;17、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工具、 用品等引起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是禁止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其他物品; 18、手拽脚蹬未稳固的 构件引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构件就位时不得用手拽或用脚蹬构 件;19、绑扎不牢、绑点不准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起吊前 应检查绑扎是否符合要求; 20、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 30 度, 引起一般起重伤害,控制措施是绑扎钢丝绳与构件的夹角不得小于

5、 30 度;21、两台吊机抬吊时动作不协调引起一般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 是两机抬吊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分配合理,吊重小于单 机起重量的80%;22、起吊后运行速度忽快忽慢或突然制动引起一般起 重伤害,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匀; 23、吊车与架空导 线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电事故, 控制措施是执行 施工现场临时用 电安全技术规范 3.1.2 条规定; 24、使用裂纹、变形的吊钩、吊环 引起车辆伤害,控制措施是班前检查及时更换。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职责分工工程项目经理部成立应急预防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现 场总指挥),设立应急办公室室及联系电话,并成立现场抢救组

6、、报 警组、后勤组,分别明确人员组成及各自职责。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预防小组的工作,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 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 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 调配。应急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科,办公室主任为安质科科长,具 体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由现场抢救组、 报警组和后勤组组 成。现场抢救组: 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及财产的现场抢救, 在医护 人员到达之前,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紧急救护。 协助医疗救护人员将 伤员送至安全地点。报警组: 负责事故发生后拨打急救电话, 人员紧急疏散和清点工 作,并引导急救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向其介绍 情况,协助紧急救护。后勤

7、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财力、物力的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 顺利进行,并负责协助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三、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上报项目经理 部、公司及地方有关部门。2、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救助措 施和救助要求;事故报告单位、人员、通信方法。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由办公室负责人确定是 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领导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 积极实施应急救援, 公司治安部门赶赴事 故现场,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搞好现场保护, 维护现场

8、治安和交通秩 序。因排除险情、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品时,应 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保留痕迹和物证。四、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 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落实岗位责任 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落实应急救援组织, 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 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 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确保组织的有效落实。按照任务分工和事故的性质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指挥通讯、 救护、抢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 检查

9、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 以备急用。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 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 提高 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 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互救工作。建立完善各项制度。(1)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分公司 不分昼夜,只要施工,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有人值班。 (2) 检查制度, 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 及器具保管情况。分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五、具体实施(一)、责任分工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报警、 指挥义务救援队员组织人员疏散并疏通 道路、迎接救援车辆;负责、

10、组织义务救援队员救助;施工员、安全 员负责组织义务队员在相关队伍、 部门的配合下根据预案实施救助并 保护好现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现场工作人员疏散、 人员紧急救助、 通知医院急救。(二)、发现事故,报警阶段1、主要报警方式:使用电话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地方部门报 告;2、向 120报警主要内容:(1)、报警人部门电话号码、姓名或身份;(2)、事故发生的地点、部位;(3)、人员伤势大小情况。(三)事故处理: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做到:1、 现场人员迅速运用既有预案进行救援,并将实情报告给公司负责人;2、 工地负责人采用多种形式同与现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 事件、事故的进展情况;3、如人员伤势严重,

11、应立即向 120 报警,通知就近医疗急救准备救助,指派专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车辆;(四)、人员疏散、伤员救助阶段确认事故后, 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 义务救援队员应立即 通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疏散。1、人员疏散及伤员救助 (1)派出一名义务救援队员组织有关人员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2)阻止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场所;( 3)相关人员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带集合,由作业队对疏散出来的 工作人员逐一清点并上报分公司; 医院救护人员及作业队疏散出来的 人员随时准备救护伤员;2、事故救援(1)在场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管理人员迅速组织救援,根 据人员伤势情况决定是否向“ 120”报警。(2)作业队义务救援队员接到通知后, 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到达现场后立即按照指挥人员启动的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救援的原则: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二是先控制、后救援 的原则;三是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