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685619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相关性质测定摘要:为了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并从中分离出淀粉酶产生菌,对其进行纯化和培养,并测定其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了解其代谢特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微生物液体培养法、透明圈法测定淀粉酶活力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主要实验过程如下:从土壤中筛选淀粉酶产生菌后进行复筛,接着进行种子培养,所得发酵液用于淀粉酶活力的测定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关键词:土壤淀粉酶产生菌 分离纯化 发酵培养 透明圈法 生理生化试验正文:1、 土壤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1.1 实验原理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

2、统中群居杂聚。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大量培养和利用某一种微生物,必须事先从有关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所需的菌株,获得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也即是从含有多种杂居在一起的微生物材料中,通过稀释分离、划线分离、单孢子分离等方法,使它们分离成为单个个体并在固定培养基的固定地方繁殖成为单个菌落,从单个菌落中挑选所需纯种。不同微生物可用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单菌分离获得纯种,纯种再经繁殖培养后,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形态、生理等欲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中直接辨认出,并且取得某种所需微生物的个体进行纯培养,那是困难的。由于微生物可以形成菌落,而每个单一菌落常常是由一种个体繁殖而

3、成。不同微生物的菌落是可以识别和加以鉴定的。因此将样品中不同微生物个体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不同的单一菌落,再从选定的某一所需菌落中取样,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去,就可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这就是纯种分离法的原理。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种培养过程中,必须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所谓无菌操作,就是在分离、接种、移植等各个操作环节中,必须保证在操作过程中杜绝外界环境中的杂菌进入培养的容器。 淀粉是有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淀粉和-1,6位有分支的直链淀粉组成的。按照水解方式的不同,主要的淀粉酶可以分为-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异淀粉酶4大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利用淀粉遇碘变

4、为蓝色的特性,将分离的微生物接种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利用滴加碘液后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未水解的淀粉呈蓝色,水解圈无色,判断是否产生淀粉酶及初步判断淀粉酶活力的高低。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不一定是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成的,有的可能来自2个或者多个细胞。因此,纯培养的确定观察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等综合考虑。甚至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1.2 实验器材1.2.1 材料 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淀粉培养基、PDA培养基、99ml无菌水1瓶(带玻璃珠)、5支9ml无菌水/试管等。1

5、.2.2 用具 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水、酒精灯、无菌涂布棒(又名扩散棒、三角棒)、接种环、生物洁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人工智能培养箱、手动菌落计数器(SC6)、移液器、移液枪、试管、三角瓶、显微镜等。1.3 实验过程1.3.1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称取土壤,制备稀释度分别为10-3、10-4、10-5、10-6、10-7土壤稀释液。1.3.2 稀释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真菌 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加入稀释度为10-7的土壤稀释液0.2mL,再加入马铃薯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并凝固后倒置于2830恒温培养56d,培养完成后观察真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1所示,培养基上分布有多个菌落,根据颜色判断为有两种真菌

6、,一种正面为青色,背面为肉色,有9个菌落,另一种正面为墨绿色,背面为黑色,有霉味,有3个菌落。图1 稀释平板法分离真菌结果1.3.3 平板涂抹法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适量淀粉培养基,铺成平板,凝固后,再加入稀释度为10-7的土壤稀释液0.2mL,用无菌三角玻棒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倒置于2830条件下培养34d,观察放线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2所示,并没有分离得到单菌落,而只有菌苔,颜色为黄色,有泥腥味。没有出现单菌落可能是操作出现差错,因为稀释度为10-7,并没有偏大,所以可能是操作的问题。图2 平板涂抹法分离放线菌结果1.3.4 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 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

7、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成平板,再用分区划线法挑取稀释度为10-2的土壤稀释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2830培养。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如图3所示,有肉眼可见的单菌落,直径约为3mm,颜色为肉色,有臭味。 图3 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结果1.3.5 用划线分离法对淀粉酶产生菌进行分离纯化1.3.5.1 在分离出真菌的马铃薯培养基的平板上滴加碘液,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仅有一个菌落的水解圈较大符合要求,挑取该菌落,在淀粉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倒置30培养。结果如图5所示。图4 滴加碘液后的马铃薯培养基图5 淀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的真菌1.3.5.2 在分离出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

8、养基上挑取单菌落,在淀粉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倒置30培养,结果如图6所示,有单菌落。图6 淀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1.3.5.3 将淀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培养至成熟,待用。1.4 结果与分析1.4.1 由图1观察可得真菌的菌落特征,本实验中分离得到的为霉菌,有两种,一种正面为青色,背面为肉色,另一种正面为墨绿色,背面为黑色,有霉味,菌落较大且疏松,菌落比较干燥,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时较难,说明与培养基结合牢固。1.4.2 由图2观察可得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本实验中没有得到单菌落,为菌苔,比较干燥,颜色为黄色,菌落较小,分布紧密,带有泥腥味。1.4.3 由图3观察

9、可得细菌的菌落特征,菌落小且突起,直径约为3mm,较湿,颜色为肉色,有臭味,用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时较容易,说明不与培养基结合。1.4.4 由图4观察知有一个菌落的水解圈直径较大,为淀粉酶产生菌。1.5 结论1.5.1 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观察各种微生物的菌落形态,本次实验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 土壤中微生物菌落特征 微生物类别 菌 落 特 征霉菌放线菌细菌含水状态干燥较干燥较湿外观形态大而疏松小而紧密小而突起菌落透明度不透明不透明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结合较牢固结合牢固不结合菌落颜色青色和墨绿色黄色肉色气味霉味泥腥味臭味1.5.2 在淀粉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单菌落,为淀粉酶产生

10、菌,再接种到斜面上进行培养,作为后续实验的材料。2、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培养2.1 实验原理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微生物发酵既是开发生物资源的关键技术,又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根据微生物发酵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发酵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又称固体发酵,是一种传统的发酵方法,即将发酵的固体原料按一定的比例与一定量水分混合后进行灭菌,然后接种菌种。液态发酵又称为液体发酵,将所用原料配成液体状态,接种菌种进行发酵。液态发酵又可分为浅盘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液体深层发酵采用密闭的发酵罐,在罐中进行发

11、酵。液体发酵大致分为三大工序:种子培养,发酵,提取。2.2 实验器材2.2.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前期实验分离得到的菌种。2.2.2 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摇床、发酵罐、发酵尾气分析仪、移液器、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等。2.2.3 培养基:液体发酵培养基2.3 实验过程2.3.1 摇瓶发酵2.3.1.1 种子培养:取活化好的菌种由斜面培养基转接入盛有3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锥形瓶内,与转速180-220r/min旋转式摇床上30培养1-2天。2.3.1.2 发酵:吸取培养好的种子液3mL,接入多个盛有30mL发酵培养基的的锥形瓶内,于180-220r/min恒温摇床上

12、30培养2-3天。2.3.1.3 提取:取发酵液20mL,平均分配到两个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10min,分别收取上清液和菌体,分别保存在冰箱中。2.3.2 全自动发酵罐的基本了解 全班同学分为两批由老师介绍全自动发酵罐的基本构造和基本操作方法。2.4 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得到的上清液为黄色,菌体为淡黄色。保留,作为后续试验淀粉酶活性测定及微生物生理化反应的材料。3、淀粉酶的活性测定3.1 实验原理淀粉酶包括几种催化特点不同的成员,其中-淀粉酶随机地作用于淀粉的非还原端,生成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浆的粘度下降,因此又称为液化酶;-淀粉酶每次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切下一份

13、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在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配置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其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会由白色变成灰色且透明,形成透明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透明圈的直径d与淀粉酶活力的大小(对数值)成正比。以已知浓度的淀粉酶为对照,制作透明圈与淀粉酶活力标准曲线。从样品的透明圈直径大小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其淀粉酶活性大小。由于本方法是直接测定方法,而且灵敏度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故被广泛采用。3.2 实验器材3.2.1 菌种:产淀粉酶微生物3.2.2 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加2g/L的可溶性淀粉和2g/L的琼脂,透明圈测定使用。3.2.3 仪器和其他用具:摇床、恒温培养箱、纸片、移液枪、镊子、淀粉

14、酶标准品、尺子、小试管、容量瓶、离心机。3.3 实验过程3.3.1 取取浓度为1mg/mL,2mg/mL,3mg/mL,4mg/mL,5mg/mL,6mg/mL的淀粉标准溶液和样品,滴于纸片上,使用6个培养基,每副培养皿放置4张纸片,置于培养基的方式简单表示如下:1 2 3 4 5 6 1 x 5 x 6 x2 1 4 3 6 5 x 1 x 5 x 6置放完成之后,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0h。3.3.2 透明圈直径的测定 培养完成后取出,在培养基上滴加碘液,一段时间后,测定透明圈直径(cm),结果如表3-1所示: 表3-1 标准淀粉酶溶液及样品透明圈直径(cm)记录表1mg/mL2.

15、552.72mg/mL2.7533mg/mL33.054mg/mL3.23.35mg/mL3.253.36mg/mL3.253.32样品3.13.12.753.35样品的透明圈直径第3组实验数据与前两组相差较大(分别为2.6cm和2.55cm),故舍去。3.4 结果与分析3.4.1 标准曲线测得的透明圈直径取平均值,淀粉酶溶液浓度换算为酶活力,制得表3-2如下:表3-2 标准淀粉酶溶液数据处理结果表序号透明圈直径(cm)淀粉酶活力(U/g)淀粉酶活力对数值12.62537003.56822.87574003.86933.025111004.04543.250148004.17053.275185004.26763.285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