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684573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植株的生长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被子植物的一生单元组织 方式0自然单元 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3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4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花的结构5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课时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

2、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属于“第四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开展发豆芽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授粉等活动。 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 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具体内

3、容活动建议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二)教材分析1. 知识框架果实条件下住胚轴一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植株的生长二簪星由芝发頁哪种子的萌发e胚根一根胚芽茎和叶幼根的生长开礙结果旦卫雄蕊:密5花京叫砌管:精子卵慕受間珠被 种皮子旌财_被子植物的T2.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二章,作为一个教学单 元和作业设计单元,聚焦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 色植物”,介绍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设置了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第一章成为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学习起点,为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和理解种子结构的

4、功 能起到铺垫作用。已学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幼 根生长依靠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伸长,叶芽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 发育成为枝条,被子植物开花和结果等内容。本章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的知识基础。(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大多数学生喜爱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对于生物的观察、探究具有极大 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已学植物的主要类群,知道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 广泛的类群。学生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等有一定的认识,在小学科学 中也学过一些相关内容,但对被子植物的一生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但是提出

5、问题、设计实验和探究技 能还比较弱。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也是挑战。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描述种子萌 发的过程,概述种子萌发的条件。2. 通过显微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和观察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图,描述幼根 的生长和叶芽发育成枝条,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3. 通过解剖观察桃花,认识花的基本结构;通过传粉和受精的视频等资料以 及实验,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出花与果实的关系,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 要结构。4. 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概述被子植物一生经历种 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5

6、. 通过观察“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 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2. 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3. 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 评价标准和方式。4. 本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还参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王健老师研发的初中生物学科能 力体系结构模型,将作业分为了基础型、分析型、综合实践型三类,见表1。表1作业分层类型作业类型作业目的作业形式基础型巩固基础知识 加强概念记忆 获取信息能力基础知识填空题

7、 科普知识阅读 组织社会实践分析型归纳和概括能力 演绎和推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资料分析及信息推理 实验设计内容补充 绘制概念图及思维导图综合实践型观察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制订并实施方案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小组设计并完成实验 建立远联系,复杂推理 课题(主题)研究汇报 为选做作业#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 作业内容(基础型)1.农民伯伯在播种前,需要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疏松。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A, 适宜的温度B, 一定的水分C, 充足的空气D, 较强的阳光(分析型)2.下表为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所 探究的环境条件是()罐头瓶实验材料处理(拧紧瓶盖)环境浸水的棉花

8、+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干燥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拧紧瓶盖室温A. 温度B. 空气C. 水分D. 阳光(综合实践型)3.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活动。可以 利用本检核表进行自主检测,并如实评价,在检核表中相应处画“寸。检核表现是否1.是否选择结构完整的种子2.是否选择粒大而饱满的种子3.是否给土壤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潮湿4. 是否记录每日环境的温度5. 是否每天坚持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6. 客观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统计萌发率2. 时间要求:15分钟3. 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基础型)1. C ;(分析性)2. C ;(综合实践性)3.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设计

9、观察记录表,应包括 观察时间、种子萌发情况等内容。采用拍摄照片或图画、文字的方式记录植株的生 长情况,应能够反映和记录植株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实施建议:生物学长周期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记录的习惯和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管理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付 出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中发现生命现象的神奇、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提高学习兴 趣。学生完成长周期作业需要教师的督促指导,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 可以提供检核表等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分步骤完成。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础型)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农民伯伯在播种前,需要通

10、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松软,主要是让更多的空气 进入土壤中,提供更多的氧气。故选C。本题设计意图: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 件。(分析性)2.探究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只有一个因素不一样,其余的条件完 全相同,得到的实验结论科学合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充 足的空气。实验有水分,实验没有水分,其他的实验条件都一样,本实验探究 的环境条件是水分,故选C。本题设计意图: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实验 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综合实践性)3.通过种植实践,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客观记录的习惯。在此 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第二课时1. 作业内容(基础型)1.某

11、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小麦发芽实验,共选取了500粒,其中没有 发芽的种子共有20粒,该小组实验种子的发芽率是多少,这批小麦种子适合播种 吗?()A. 98% ;是B. 96% ;是C. 80% ;否D. 90%;否(分析型)2.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明同学设计了如 下实验: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 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口 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 7天。.。请回答:4 C25 C40 C(1)写出实验步骤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12、。(3) 若实验结果是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为 。(4)菜豆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幼苗的是 ,它是由发育而来。2. 时间要求:15分钟3. 评价设计参考答案:(基础型)1. B(分析型)2. (1)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2)保证充足的水分(3)胚死亡等(4)胚;受精卵(综合实践型)3.动手之前,学生先想好行动方案。用什么样的材料,用什 么样的器具。需要给豆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等等。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础型)1.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 数X100%,在农业生产上,一般发芽率高于95%的种子才适合播种。本题设计意 图:利用抽样

13、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分析型)2.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交流与表达。在进行探究性 实验时一定要设计好对照实验,实验条件中只一个因素不同,其他的实验条件 都相同,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才科学有据。同时,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需 做重复实验的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要进行求平均值等,这些要求都是为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论有说服力。同时,对于实验结 论与假设不一致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其原因,或是再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氧气;内部条件是胚是完整 的活的,并且没

14、有处于休眠期,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将来发育成新生幼体, 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方案上分析,培养皿垫中有湿润的 滤纸是满足了水分的需要、恒温是满足温度,充足的氧气,进行实验过程中需 要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记录。因此,(1)写出实验步骤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 记录。(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保证充足的水分。(3)若实验结果 是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为胚死亡等。(4)菜 豆种子结构中能萌发成幼苗的是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本题设计意图: 运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综合实践型)3.发豆芽实践过程同学成果展示#在种子萌发之后,学生们收获非常大的成就感,这对他们

15、后续的生物学科学 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实践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同时,也 能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体会植物生长和生产 环节,在每个变化的过程中都蕴藏了非常丰富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学 生们自然会耐心细致、认真地进行探索。第三课时1. 作业内容(基础型)1.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说明绿色植 物的生活需要()A. 水、有机物B. 水、无机盐C. 水、蛋白质D. 水、维生素(基础型)2.植物体需要的无机盐中,哪项不是需要量最多的()A. 含铁的无机盐B. 含氮的无机盐C. 含钾的无机盐D. 含磷的无机盐(分析型)3.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