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68176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种中医理疗的养生知识1.熏蒸 熏蒸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水和药盛于器皿内,浸泡熏蒸身体的某些部位或 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的目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等,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 皮肤,并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所以比内服药物疗效更快、更舒适,也不会增加 肝肾负担。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 针灸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居住在山洞 地处阴暗潮湿,加上与野兽搏斗,故多发生

2、风湿和创伤痛,当身体某处有了痛 楚时,除祈祷鬼神外,很自然地会用物去揉按、捶击以减轻痛苦,或用一种楔 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或放出一些血液使疗效更为显著,以而创用了以砭石为 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萌芽。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 玉,可以为箴。”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的佐证。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 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针具由石针、骨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 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医学科学家对针灸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 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 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

3、学科 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 五官等科多种病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 艾灸 灸法的发明,是在人类知道用火以后。当身体某一部位发生病痛时,受 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或缓解,故认识到久熨可以用于治疗,继而从各种树枝 施灸发展到艾灸。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 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发明与寒冷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灸法以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在预防保健方面更有优势,对于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也有较好效果。灸法这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艾绒等药物直

4、接或间接放在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现代科学证实,艾灸时产 生的烟雾,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 用。艾灸对血液循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都 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4. 火疗 火疗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火疗产生于原始人 学会用火之后。我们的祖先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烧烫 伤,结果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除,于是学会了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 痛,这便是火疗最早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火疗技术推广普及,积累 了丰富的治经

5、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火疗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养生、治疗、 预防、保健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循经火疗技术依据经络、 穴位、阴阳平衡理论,激活机体的特定穴位,促进经络运行,使经脉精气充盈, 气血运行流畅。5. 推拿 推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医疗方法,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 中,在同大自然做斗争中产生的。人们受伤后,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处,疼 痛得到缓解,由此便逐渐产生了推拿疗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推拿疗法被广泛应用,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尸厥患者,我 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 痛等疾病的推拿疗法。我

6、国第一部推拿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 佚),就成书于秦汉时期。推拿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 平衡,所以推拿后可感到肌肉轻松、关节灵活、精神振奋、活力充沛。6. 刮痧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 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 3 3 7年撰成的世医 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 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 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 们逐渐将这疗法称为“刮痧疗法”。7. 拔罐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

7、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 于施行部(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的一种常用外治疗法。拔罐疗法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广大患者的 欢迎,并且可治疗多种疾病。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 治病,故而得名。在晋代医家葛洪所着肘后备急方中就有以牛角制成罐来拔脓治疗外科疮疡脓肿的记载。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的种类、方法也不断创新,其罐具 也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乃至近年来研制成的抽气罐、 挤压罐、电磁罐等。操作方法亦从单纯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法,以及针 罐、药罐、刺血罐、抽气罐、水罐等拔罐方法。适应范围从

8、吸拔脓血发展为治 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数百种疾病。拔罐疗法之所以在民间深 受广大患者欢迎,是因为其操作简便、经济、患者无痛苦,而且疗效显著。8. 正脊疗法正脊疗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 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祖国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 术。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早在公元前 2 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 已有描述。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不可以顾, 肩似脱、臑似折,颔痛、喉痹、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 的颈椎病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

9、阳脉所发病:“病足小指(趾)废,喘 痛、脚挛、睢痛、腰痛、夹脊痛、项痛”,与现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 经根损伤的症状体征相似。公元 610 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养生 方导引法”,介绍用引、伸、摇、振、压、努、挽等治疗颈腰病痛。公元 640 年,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老子按摩法”,介绍推、捺、捻、掘、 捩、细、抱、托、筑、挽、振、摇、搦、伸等手法治脊椎病及四肢病痛,这些 手法一直延续发展至今。公元 1337年,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书中记载了 应用悬吊牵引复位法治疗脊椎损伤。公元 1368年,元代太医院回回药方, 介绍了卧位牵引颈椎损伤的治疗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称:“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损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 则成伛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直。”对 损伤性脊椎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整复手法等已有较明确的载述。近代以来, 本疗法的治疗范围有不少发展,对损伤性脊椎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有些病人甚至能收立竿见影之效。此 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 耳聋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