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67899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下图,完成第24题。2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南风 D北风3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2、)。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4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0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下图为“沿45N的气压状况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所示季节,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6图中所示季节,地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温和湿润C炎热多雨 D炎热少雨下图为“某月37日

3、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完成第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8下列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C重庆夏季的伏旱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完成第910题。9N点所在气压带是()。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10下图中和上图中M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112010年8月12日,中

4、国水电股份公司以EPC总承包方式成功签约苏丹雨水收集项目,以缓解偏远地区的缺水问题。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A蒸发 B降水C水汽输送 D径流下图为“海陆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实线为等温线,读图完成第1213题。12此图所在的半球和季节是()。A北半球的冬季B南半球的冬季C北半球的夏季D南半球的夏季13有关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温增湿B对沿岸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C降温减湿D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形成有重要作用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第1415题。14关于北半球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东岸为寒流B大洋东岸为暖流C呈逆时

5、针方向流动D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5洋流对海洋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图中最有可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的是()。A BC D读图,完成第1617题。16图中对应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17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820题。18下列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正处于枯水期B此时正处于汛期C北岸泥沙淤积严重D径流比较稳定19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6、A向斜成谷,背斜成岭B. 处可找到石油C. 处可能为变质岩D. 处比处更不易被侵蚀20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可能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二、综合题(共60分)21(15分)下面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 乙(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2分)(2)图甲中B处是_风带,与图乙中_(a或b)处的风向一致。(3分)(3)图甲中C处是_气压带,D处是_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5分)(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

7、特征是()。(2分)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5)M气压带的成因是_,E气压带的成因为_(动力或热力)原因。(3分)22(12分)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9月份某时的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天气系统不断向东偏北移动,使B城市出现了狂风暴雨的天气,试判断A天气系统为_,此时B城市的风向为_,B城市与D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判断理由是_。(5分)(2)在图示天气形势下,下列地区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2分)A长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3)在未来几天内,图中C地天气将有明显变化,气温将会_,气压将会_,气温日较差将会

8、_,原因是_。(5分)2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华网亚丁湾2010年1月5日电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当地时间4日下午,“河北锦锈”“银河”等13艘中外船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至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完成2010年第一批护航任务。材料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护航官兵发现风浪很小,原因是_。(2分)(2)经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船只装运的大宗物资最主要的是_,世界上该物资的最大输出地是_。(2分)(3)三亚至亚丁湾航线经过的主要气候类型有_。(2分)(4)图中正确表示冬季洋流流向的是_(A或B)。(2分)(

9、5)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丰富。简析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24(12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_,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2分)(2)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2分)(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处开采合适。(1分)(4)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处为好,其中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2分)(5)下列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_,_,_。(3分)(6)图中所示包含_种水循环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_循环。(2分)创新探究题25(10分)热力环流是大气

10、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4分)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

11、量差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3分)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弯曲。(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2分)(4)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1分)参考答案1. 答案:D2. 答案:B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6. 答案:A7. 答案:C8. 答案:D9. 答案:C10. 答案:A11. 答案

12、:D12. 答案:B13答案:C14. 答案:D15. 答案:A16. 答案:B17答案:D18. 答案:A19. 答案:C20. 答案:A21. 答案:(1)CE(2)东北信a(3)副热带高西地中海气候(4)B(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动力22. 答案:(1)气旋东北风(偏北风)BB处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2)C(3)下降升高减小C地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出现阴雨天气23. 答案:(1)位于赤道低气压带(2)石油中东(波斯湾沿岸或西亚)(3)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4)A (5)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索马里海域底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饵料比较丰富,吸收了大量鱼群。24. 答案:(1)向斜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