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67762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模拟考试题--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见异思迁异想天开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6题20分)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1)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意思相近的句子是:,。(4)2017年是“鸡”祥如意的一年,“,”,让我们像唐代诗人刘禹锡那样,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都要保持一颗乐观进取的心。(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写)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品味品行解说:两个“品”字意思相同,都是“辨别好坏”的意思

2、。解说:两个“异”字意思不同,见异思迁”的“异”是“别的、另外的”的意思;异想天开”的“异”是“奇异、奇特”的意思。C.触景生情春和景明解说:两个“景”字意思相同,都是“景物”的意思。D.修长修葺解说:两个“修”字意思不同,“修长”的“修”是“修饰”的意思;“修葺”的“修”是“兴建”的意思。(3.下面是某同学的毕业赠言,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衔接恰当。2分)即将告别初中,也即将告别我们懵懂的青春。虽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但我们都要坚持梦想。因为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时间越久越发弥足珍贵。4.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3、,它精炼、优雅、丰盈。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AB.C.D.5.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

4、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4分)(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2分)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二古老

5、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2)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2分)从来佳茗似佳人日高人渴漫思茶欲把西湖比西子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下联:_第二部分(6-23题5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行路难

6、(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写法及表达情感方面一致的一项是(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得生动传神,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3分)(1).永之氓咸善游咸:_(2).中济,船破,皆游济:_(3).有顷,益怠怠:_(4).又摇其首。

7、遂溺死遂: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哀溺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氓:民,百姓。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大货:非常多的财物。大氓:有钱有势的人。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9.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2).汝

8、愚之甚,蔽之甚!_10.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11.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_三、阅读说明文,回答问题。(8分)奇特的树栖飞鸭无论外貌特征,还是生活习性,在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育雏的中华秋沙鸭都颠覆了人们对于鸭子的常规概念。有别于普通鸭子嘴巴扁平的特点,中华秋沙鸭的嘴尖而窄。尖窄的嘴前面还带有弯钩,边缘处呈锯齿状,这让它可以生吞下七腮鳗、杜父鱼等皮肤黏滑的鱼类,而且鱼一旦被其捉住,就很难逃掉。有异于普通鸭子羽毛一身单纯的浅黄色,雌性和雄性的中华秋沙鸭有着截然不同而又同样醒目的“漂亮外衣”。成年雌性中华秋沙鸭头部

9、为棕褐色,身上有灰色的鳞状斑纹;成年雄性中华秋沙鸭则呈现出“上黑下白”的特征头部和脖子上部是黑色,下背、腰部以及尾巴则是白色,体侧还有黑色的鳞状斑纹。相较于家鸭的“人来鸭不惊”,中华秋沙鸭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就算是处于睡眠期间,也会每隔十秒钟睁眼一次,以防危险近身。它们反感尘世的喧嚣,只会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作为栖息地,所以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并不多。中华秋沙鸭的主要食物是鱼类、林蛙、石蛾等动物,决非动植物“通吃”的“庸俗食客”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极为严格,稍有污染就马上会中断觅食,另择他处。中华秋沙鸭不仅会走“鸭步”和戏水,还能飞到高高的树洞中育雏。长白山头道白河岸边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它们提供了繁

10、衍后代的理想场所。大青杨树木质致密松软,树洞保温效果好。这些树洞深度在五十厘米以上、距离地面十米以上,是每年春天中华秋沙鸭育雏的首选之地。交配后的雌鸭会进入洞穴诞下七至十三枚蛋,而此时的雄鸭则离开鱼类丰富的河道,等待深秋的南迁。中华秋沙鸭不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鸭子,还是世界濒危物种,其总数不足两千只。中华秋沙鸭的稀少,除了与它对水质要求严苛有关外,还与它的一种“弃巢行为”有关系。在孵化期间,外出觅食归来的雌鸭如果发现洞穴内有丝毫的异样,比如好奇心重的花栗鼠“到此一游”,即使没有压坏鸭卵,雌鸭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弃巢而去。这对于每年只交配一次的中华秋沙鸭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洞中虽然温暖安全,却没有

11、食物。受饥饿的逼迫,出生才一两天的幼鸭就开始了它们的首场“勇敢秀”从十几米的高处跳下,待幼鸭全部着陆,雌鸭便会立刻集合好队伍,带领孩子们奔向河中。站不稳的幼鸭在水中却游得欢畅自在,并且无师自通地开始潜入水中觅食果腹。除觅食以外,幼鸭还需要通过练习水面奔跑、扇动翅膀,并最终学会飞翔。此时此刻,雌鸭很少觅食和休息,它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一旦出现危险迹象,就马上组织撤离。雌鸭要戒备的不止是天上的猛禽,还有其他雌鸭,这与中华秋沙鸭十分罕见的一种“争雏行为”有关。当两只带雏的雌鸭狭路相逢,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展开一场幼鸭争夺战。获胜的一方将拥有对所有幼鸭的监护权,而那些非亲生的幼鸭也会心甘情愿地跟在胜利

12、者后面,战败的一方只好黯然退场。当秋意渐浓、寒气逼近,中华秋沙鸭南迁的日子也即将到来。这时的它们早已不约而同地来到更开阔的水库和湖泊地带,只待集结完毕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当四个月后的新春到来,中华秋沙鸭会一路向北,重返长白山故地,迎接一个新轮回的开始。(选自知识窗)12.“奇特的树栖飞鸭”就是中华秋沙鸭,作者为什么要用“奇特的树栖飞鸭”为题?(3分)13.第二、三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具体说说下面两句话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征?(2分)当两只带雏的雌鸭狭路相逢,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展开一场幼鸭争夺战。获胜的一方将拥有对所有幼鸭的监护权,而那些非亲生的幼鸭也会心甘情愿地跟在胜利者后面,战败的一方只好黯然退场。.四、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0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